-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备急千金要方》中“养性”(五)
《备急千金要方》中“养性”(五)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兼道教学者孙思邈的代表作,有关气功的论述集中在该书的《养性》卷中。按:“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情绪调摄,《千金要方》提倡的养生方法很广,除道德涵养外,还包括气功锻炼、饮食调理与药物等。本文试析其与气功相关的内容。
一、重视养性,提倡未病先治
《养性》十分重视养生治未病,认为:“善养生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提醒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该卷提出了三大与气功相关的治未病途径:一是养性,因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作者还通过“真人”之言论述了养性的重要性:“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二是益气,要“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三是理气,如“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消息失宜,即诸疴竞起”。
至于治未病的具体方法,孙氏提出了包括练功在内的多种手段,强调“善调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眉须,自余者不足言也”。还教导人们“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小有不好,即按摩(?)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其中除了介绍成套功法外,还将导引按摩渗透到多个环节。如日常生活中,要“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凡言语诵读常想声在气海中”;练功与饮食的结合方面,提出“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练功与情绪调控的结合方面,提出“心无烦,形勿极,而助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此外,还特别强调综合调养,“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俯仰之方,祛疾闲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营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以获最佳效果。
二???重视运动,提倡导引按摩
动与静是养生的两大流派,也是气功功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对此,《养性》予以同时采纳,其中的《按摩法》、《调气法》即方论动静功法。理论上孙氏首先引入吕不韦的运动说,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按摩法》记载的动功主要有天竺国按摩法和老子按摩法,这两套功法名为“按摩”,实为肢体运动为主的动功。
天竺国按摩法,即婆罗门法,唐之后的《云笈七笺》、《圣济总录》、《遵生八笺》等宋明著作收录时称为按摩法,共18节。“两手相捉扭捩,如洗手法。两手浅相叉,翻覆向胸。两手相捉共按胫,左右同。以手相重按(),徐徐捩身,左右同。以手如挽一石弓余力,左右同。作拳向前筑,左右同。如拓石法,左右同。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大坐斜身偏欹如排山,左右同。两手抱头,宛转()上,此是抽胁。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两手拒地回顾,此是虎视法,左右同。立地反拗身,三举。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大坐伸两脚,用当相手勾所伸脚着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孙氏认为,这是一种保健类功法,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老子按摩法,《圣济总录》、《遵生八笺》收录时称为太上混元按摩法。基本操作要点与天竺国按摩法相似,也是四肢运动为主的肢体导引法,但该法通过“捩身”、“扭肩”、“扭腰”、“捩内脊外脊”等动作,加强了脊柱的运动。孙氏在《卫生歌》中提出:“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擦常在面。”综合两者可以看出,他倡导的是全身性运动锻炼。仔细分析这两套“按摩”的动作,其操作要点与《导引图》、《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等,似有一定的共性。反映了作者对于前人功法的继承与创新。
三、重视调气,提倡吐纳炼息
《养性》对于静功的重视,体现在三个方面:传承六字诀,提出禅观法,推崇闭气法。
孙氏完整地收载了《养性延命录》的六字气诀,并对原书中表达不甚清楚的“十二种调气法”作了解析:“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热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细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当使字气声似字。肺病者,用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唏十遍。肾病者,用大?五十遍,细?三十遍。此十二种调气法……皆须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然后乃为之。”对于文中的“左右导引”孙氏没有交代具体的方法,但从语境分析可能与《按摩法》介绍的四体导引有关,也即吐字配以一定的肢体动作,这是孙氏对六字诀练法的发展,现代功法中的养气功、健身气功?六字诀等,将动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