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潜伏”在尼罗鳄的巢穴
“潜伏”在尼罗鳄的巢穴雷迪·巴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动物学家,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让他闻名遐迩之外,他那些近乎于玩命的研究方式更是让他在业内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为了探知尼罗鳄巢穴内部的资料,巴尔教授将自己藏在一个和真尼罗鳄一模一样的塑胶模型内部,“冒充”尼罗鳄进入巢穴内部一探究竟……
传奇动物学家的烦恼 雷迪·巴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动物学家,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让他闻名遐迩之外,他那些近乎于玩命的研究方式更是让他在业内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他曾经在太平洋与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游斗;在亚马逊雨林与水蟒纠缠;在科莫多与巨蜥过招。为此,同事们还送了一个“科学狂人”的外号给他。 2009年初,巴尔教授来到了酷热的非洲大陆。此行,他是专门为了研究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尼罗鳄而来。尼罗鳄也叫非洲鳄,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及东南部。体长2~6米,有的记录载其则长达7.3米。成体有暗淡的横带纹,性情凶猛,其历史上不乏袭击人类的记录。 随后,巴尔教授来到尼罗鳄栖息地之一的坦桑尼亚,进一步研究尼罗鳄的生活习性。在一处不知名的湖泊边安营扎寨下来之后,一行人便七手八脚的开始安装各种研究设备。 这个季节正是坦桑尼亚的旱季,湖水随着巨大的蒸发量早已经退去了很多。仅仅在原来湖泊的中央还留下了一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水面,并且水位还相当的低下。而且,在这本就不大的水域里还盘踞着数十头非洲河水的霸主——河马。水域里并没有发现一条尼罗鳄的身影。 然而,巴尔教授早已是成竹在胸。对于尼罗鳄这种世界上人类研究最多的鳄鱼来说,它们的习性大部分已经被科学家所掌握。原来,每到旱季的时候,尼罗鳄就会集体进入岸边的巢穴躲避外面炙热的阳光。这个时节,它们大都群居于河岸的泥巴洞穴中,层层叠叠挤在一起。到太阳下山之后,它们才会悄悄出来,到仅存的湖水里面捕食搁浅的鱼类或者是前来喝水的动物。 但是,尼罗鳄集体在巢穴中躲避炎热时的情况,科学家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人类几乎无法探知其巢穴内的任何情况。对于尼罗鳄这种超级猛兽来说,任何形式上的接近都意味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天,巴尔教授便发现了一个尼罗鳄的巢穴。根据观察,这个巢穴里大约盘踞着20多条成年的尼罗鳄。但和其他科学家遭遇的情况一样,巴尔教授也只能在远处通过望远镜看着每天尼罗鳄进进出出,仍然无法获悉巢穴内部的资料。这让巴尔教授十分郁闷,但却无计可施。 科学家“变身”尼罗鳄 虽然研究工作陷入了暂时的困境,但是对于巴尔教授这种科学狂人来说“办法总比问题多”。一天晚上,巴尔教授突然想起了一句中国的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让他茅塞顿开,笼罩在他心头多日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原来,他又想出来一个惊世骇俗的研究计划。 随后,巴尔教授立即向美国一家模型制造厂订做了一个和真尼罗鳄一模一样的塑胶模型,除去尾巴的大小在4米左右。这个尺寸刚好能够将巴尔教授容纳进去。巴尔教授决定自己藏在这个模型内部,“冒充”尼罗鳄进入巢穴内部一探究竟。 当巴尔教授把这个计划告诉同行的助手时,大家都被他的决定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尼罗鳄性情残暴,就是在野外遭遇单独一条也难免有性命之忧。而巴尔教授将要去的却是数十条鳄鱼盘踞的洞穴。这简直就是送羊入虎口,自投罗网啊! 但是,任凭大家怎样苦口婆心的规劝,巴尔教授却固执已见。 半个月之后,定制的尼罗鳄模型按期送到。这个模型全长4米,相当于尼罗鳄的平均身长。头部使用玻璃纤维材料,仿鳄鱼头外观制成,与之相连的身体部分是一个铝制防护框,上面覆盖着一片混合有纤维B材料的钢板。 接着,巴尔教授又对这个模型进行了一番“打扮”。他用帆布覆盖在铝制防护框上,并且还在帆布上涂满了厚厚的一层河马粪。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住人类身体上散发的气味,更加迷惑住巢穴里的尼罗鳄。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这位传奇科学家便即将进入危机四伏的鳄鱼巢穴。 险象环生,科学家心惊胆战 巴尔教授钻进鳄鱼模型之后,便开始缓慢的向尼罗鳄巢穴爬去。而此时,他的助手们也在不远处紧张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空气中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然而,就在巴尔教授逐渐向鳄鱼巢穴靠近的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原来,尼罗鳄模型散发出的浓烈河马粪气味引起了正在水里的一只幼年河马的注意。这只河马用好奇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巴尔教授伪装成的这只“鳄鱼”。好几次,它都站了起来,似乎是准备上前看个明白。 事后想起来,巴尔教授知道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已经是相当的危险了。虽然说那只是一只幼年的河马,但体重也在1000公斤左右。它要是凑过来,别说是咬了,就是踩上一脚,估计巴尔教授恐怕也成了一堆烂泥。 幸运的是,幼年河马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紧接着,巴尔教授顶着他的鳄鱼模型便开始进入了鳄鱼巢穴。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