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夫人之尊稱是,一品官妻「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八品「八品孺人」、九品「九品孺人」等。 * 駐防八旗駐紮於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紮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 綠營兵是參照明朝軍衛制度改編和新招的漢兵。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因而得名。有馬兵(亦稱騎兵)、步兵、守兵之分。馬兵、步兵亦稱戰兵。沿江、海設有水師。綠營兵籍,皆注於冊,由兵部管理。“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余丁,無餘丁乃募於民”(《乾隆大清會典》卷六十七)。將官歸兵部選任,“凡直省武職副將以上,列名具疏請補,參將以下,按月升選”(同上書卷六十)。綠營僅有極少數駐京師,稱巡捕營,隸屬八旗步軍營統領。其餘分屯各省,依所轄地域之大小、遠近、險要和人口的多少確定兵額,列汛分營,“以慎巡守,備徵調”。綠營兵以“鎮”為基本單位,作為全國各大鎮戍區的基礎,設總兵1員,為鎮的主將。在總兵之上設有提督,用以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各鎮總兵;又有巡撫,其兼提督者有權節制各鎮。在巡撫提督之上,又設總督,用以節制一省或數省區域內的巡撫、提督和總兵,為該區域的最高軍事長官。各鎮綠營兵按協、標、營、汛編制。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都各有直屬親兵,統稱本標,分稱總督標、巡撫標、提督標、總兵標。 標轄5營,分稱中、左、右、前、後營,居中鎮守,以備徵調。 凡副將所屬之兵稱協,是協守要地的部隊,按防守地的重要程度編配數十至千餘人規模不等的營,以守備地名命名,由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 次要地區設汛。每汛數人至數十人不等,由千總、把總統帶。 自提督以下,僅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其軍令寄於總督和巡撫,兵權歸於中央。遇有征伐,皇帝另簡經略、參贊大臣統兵,調集各地綠營出戰,事畢即解大臣兵柄各省軍事:總體來說,清代的武官品級上較歷代有了較大的提高。提督: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員。總兵:相當於現今的軍分區司令員或軍長,其統轄的鎮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區。副將:相當於副軍長。參將:相當於師長。遊擊:相當於副師長或是旅長。都司、守備:相當於團級。千總:相當於營級。把總:相當於正連級。外委千總:相當於副連級。外委把總:相當於正排級。額外外委:相當於副排級。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綠營即漢兵,駐紮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於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未入流: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 * 典史是中國古代官制,設於州縣, 隸屬於縣令, 主管緝捕、刑獄, 屬於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職外官. 典史始設於元朝,明清兩代均有設置典史 1721年(康熙60年)爆發朱一貴事件,對於興隆莊舊城產生頗大的影響。朱一貴,福建漳州長泰縣人,小名祖,居在羅漢門(今高雄縣內門鄉),曾在1787年(康熙52年)擔任過臺廈道的差役,後被革職,便以養鴨為生。生性好客,喜歡廣結朋友。1719年(康熙59年)鳳山知縣李丕煜調職後,知縣出缺,知府王珍攝理政事,卻委以次子執政,由於稅斂苛虐,引起人民的不滿。1721年(康熙60年)四月十九日,朱一貴與李勇、吳外、鄭定瑞……等五十二人燒黃紙結拜,以朱一貴為首,並招募黨人數百人,立旗幟,夜出岡山襲劫塘汛,敗汛防把總張文學於槺榔林、陷下淡水營汛,並結合南路下淡水檳榔林的杜君英等,夾攻右營游擊周應龍軍於赤山,多位千總與把總戰死、自刎、被擒或潛逃,進而全力進攻鳳山縣,南路營把總林富戰死,守備馬定國戰敗自刎,參將苗景龍逃匿萬丹港漁寮三日,後為殺之。朱一貴趁勢攻破台灣府,並陷北路諸羅,前後不到半個月全臺失落。朱一貴事件震驚滿清皇朝,閩浙總督覺羅滿保統帥水陸大軍八千人,偕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變 藍鼎元,《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