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律疏议》word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唐律疏议》word版.doc

┌─────┐ │ 唐律疏议 │ └─────┘ ●卷一·名例(7条) 【疏】议曰:夫三才肇位,万象斯分。禀气含灵,人为称首。莫不凭黎元而 树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识沈愆戾,大则乱其区宇,小则睽其 品式,不立制度,则未之前闻。故曰:“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刑罚不可弛於 国,笞捶不得废於家。时遇浇淳,用有众寡。於是结绳启路,盈坎疏源,轻刑明 威,大礼崇敬。《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观雷电而制威刑,睹秋霜而 有肃杀,惩其未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纟墨而存乎博爱,盖圣王不获已而用之。 古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其所由 来,亦已尚矣!昔白龙、白云,则伏牺、轩辕之代;西火、西水,则炎帝、共工 之年。鸠筮宾於少,金政策名於颛顼。咸有天秩,典司刑宪。大道之化,击 壤无违。逮乎唐虞,化行事简,议刑以定其罪,画象以丑其心,所有条贯,良多 简略,年代浸远,不可得而详焉。尧舜时,理官则谓之为“士”,而皋陶为之; 其法略存,而往往概见,则《风俗通》所云“《皋陶谟》:虞造律”是也。律者, 训铨,训法也。《易》曰:“理财正辞,禁人为非曰义。”故铨量轻重,依义制 律。《尚书大传》曰:“丕天之大律。”注云:“奉天之大法。”法亦律也,故 谓之为律。昔者,圣人制作谓之为经,传师所说则谓之为传,此则丘明、子夏於 《春秋》、《礼经》作传是也。近代以来,兼经注而明之则谓之为义疏。疏之为 字,本以疏阔、疏远立名。又,广雅云:“疏者,识也。”案疏训识,则书疏记 识之道存焉。《史记》云:“前主所是著为律,後主所是疏为令。”《汉书》云: “削牍为疏。”故云疏也。昔者,三王始用肉刑。赭衣难嗣,皇风更远,朴散淳 离,伤肌犯骨。《尚书大传》曰:“夏刑三千条。”《周礼》“司刑掌五刑”, 其属二千五百。穆王度时制法,五刑之属三千。周衰刑重,战国异制,魏文侯师 於里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二、《贼法》;三、 《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汉相萧何,更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九章之律》。魏因汉 律为一十八篇,改汉具律为《刑名第一》。晋命贾充等,增损汉、魏律为二十篇, 於魏《刑名律》中分为《法例律》。宋齐梁及後魏,因而不改。爰至北齐,并 《刑名》、《法例》为《名例》。後周复为《刑名》。隋因北齐,更为《名例》。 唐因於隋,相承不改。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名训为命,例训 为比,命诸篇之刑名,比诸篇之法例。但名因罪立,事由犯生,命名即刑应,比 例即事表,故以名例为首篇。第者,训居,训次,则次第之义,可得言矣。一者, “太极之气,函三为一,”黄锺之一,数所生焉。《名例》冠十二篇之首,故云 “《名例第一》”。大唐皇帝以上圣凝图,英声嗣武,润春云於品物,缓秋官於 黎庶。今之典宪,前圣规模,章程靡失,鸿纤备举,而刑宪之司执行殊异:大理 当其死坐,刑部处以流刑;一州断以徒年,一县将为杖罚。不有解释,触涂睽误。 皇帝彝宪在怀,纳隍兴轸。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 而成者也。是以降纶言於台铉,挥折简於髦彦,爰造《律疏》,大明典式。远则 皇王妙旨,近则萧、贾遗文,沿波讨源,自枝穷叶,甄表宽大,裁成简久。譬权 衡之知轻重,若规矩之得方圆。迈彼三章,同符画一者矣。 1.笞刑五 笞刑五:笞一十。(赎铜一斤。)笞二十。(赎铜二斤。)笞三十。(赎铜 三斤。)笞四十。(赎铜四斤。)笞五十。(赎铜五斤。) 【疏】议曰: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 耻之。汉时笞则用竹,今时则用楚。故《书》云“扑作教刑”,即其义也。汉文 帝十三年,太仓令淳于意女缇萦上书,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帝悲其意,遂 改肉刑:当黥者髡钳为城奴令舂,当劓者笞三百。此即笞、杖之目,未有区分。 笞击之刑,刑之薄者也。随时沿革,轻重不同,俱期无刑,义唯必措。《孝经援 神契》云:“圣人制五刑,以法五行。”礼云:“刑者,亻刑也,成也。一成而 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孝经钩命决》云:“刑者,亻刑也,质罪示终。” 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其所由来尚矣。从笞十至五十,其数有五, 故曰“笞刑五”。徒、杖之数,亦准此。 2.杖刑五 杖刑五:杖六十。(赎铜六斤。)杖七十。(赎铜七斤。)杖八十。(赎铜 八斤。)杖九十。(赎铜九斤。)杖一百。(赎铜十斤。) 【疏】议曰:《说文》云“杖者持也”,而可以击人者欤?《家语》云: “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国语》云:“薄刑用鞭扑。”《书》云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