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患者,男,19岁,无业;家庭成员无精神病史。患者出生后由养父领养,从小受到溺爱,性格固执,颓废,喜欢恶作剧;上学后,不断打架闹事,欺负小同学,辱骂老师,在课堂上解剖老鼠和麻雀;小学三年级时,在放学的男女同学队伍中公然把生殖器露在外面;小学毕业经补考升入初中,初一时因三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后因表现太差被勒令退学;在家不服家长管教,顶撞,吵闹,以至和父母对打:14岁时被儿童医院诊断为多动症,药糖治疗效果不佳;被送进工读学校就读。经常借故离校,一两个月不返校,直至被捆绑押送回校;多次盗窃公共财物,曾被收审,释放后,一度剪去长发,表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进工厂,常常旷工,招引一些朋友在家中吃喝玩乐,多次聚赌,结交不三不四的女性,经常打骂祖母;18岁时与人寻衅闹事,纠集同伙用棍棒和皮带毒打他人:骑车撞了人,反诬陷对方,拳打脚踢;因毒打他人致伤被公安机关收容审查。
患者临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述从小任性,受家人溺爱;上学后贪玩,爱和同座讲话.坐不住,成绩下降:因和父母吵架,左邻右舍都讨厌他,名声坏了;不承认干了坏事,对打人情节避重就轻:否认与父母对打,说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事情过去就后悔了;想到家庭很温暖,过去胡闹是不懂事,自己年龄还小,没干过坏事,边哭边叹息:“人生真难呀!没有人了解我,连父母也不了解我!”“现在后悔得很……”
检查刚一结束,患者便与其他住院病人谈筻,显得无忧无虑,认为公安机关送他采医院检查是胡闹。
此患者之表现就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临床又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呢?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ffectionlessPersonallty disorder)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1835年,德国心理学家皮沙尔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障德狂”(moral insanity)这一诊断名称。指出患者出现本能欲望、兴趣嗜好、性情脾气、道德修养方面???异常改变,但没有智能、认识或推理能力方面的障碍。也无妄想或幻觉。后来“悖德狂”这个名称逐渐被“反社会型人格”所代替。反社会型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30%~60%的人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焦虑感和罪恶感。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就有所表现,如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流浪和对一切权威的反抗行为;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或者性犯罪;常有酗酒和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
患者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款不还,常犯规违法;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30岁以后,大约有30%~40%的患者有缓解或明显的改善。
在做出反社会型人格的诊断时,所要考虑的关键方面是个人对自己的反社会行为的反应。在上述特征中,无责任感和无羞耻心特别重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即便在做了大多数人通常会感到可耻和罪恶的事后,在情感上也无反应。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根据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来看,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丧父丧母或者双亲离异、养子、先天体质异常、恶劣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等。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
如果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以下品行障碍中的3项。那么就很可能惠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经常逃学;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1次;
被拘留或公安机关管教过;
至少有2次未经说明而外出过夜;
并非为了躲避惩罚而反复说谎;
习惯性吸烟、饮酒;
反复偷窃;
反复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过早有性活动;
虐待动物和弱小同伴。
是反社会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忽视包括两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顺、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随后儿童虽然形式上学习到了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对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心理学中所谓情感移入,其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