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百春陀思妥耶夫斯基鞭挞和拯救.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百春陀思妥耶夫斯基鞭挞和拯救

张百春陀思妥耶夫斯基鞭挞和拯救   俄罗斯的作家那么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读起来最“别扭”。且不谈其中处处埋藏的哲学陷阱,就是永远萦绕在故事上空的阴沉天空,便让人压抑,以至于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敢开卷。   就像伦敦是狄更斯的永恒舞台一样,圣彼得堡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故事的背景。在这座阴暗与无情的城市,《罪与罚》的主人公被压抑得发了狂、杀了人。圣彼得堡是不是真的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么可怕?曾在那座城市艰苦求学多年的张百春可能很有发言权。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谈话,也正是从圣彼得堡的天空开始的。   都有阴暗面没有人无需拯救   今天的圣彼得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帝都时代相比,变化算不上翻天覆地,市中心18、19世纪建筑基本都得到保留。那里虽然平均每年有170多个阴雨天,但总的来说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特别沉闷的城市。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也正是一个自由与繁荣的时代,一切都和小说里营造的并不太像。   陀氏这么写,可以说是有意为之。张百春觉得,他将目光更多地投在人类的心灵,而且主要是心灵的阴暗一面。这一点,符合陀氏所秉承的基督教观念――人存在于一种罪恶和堕落的状态。亟须拯救。所有人都陷入到这种状态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那么《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小儿子阿廖沙和《白痴》里的梅什金呢?这两个“完美”的人也是如此吗?仔细想一想,他们的“完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不但生活在罪恶的世界里,而且自己内心世界里偶尔也有各种罪恶的念头。所以陀氏作品中的各色人等,其实都处在“亟待拯救”的状态里,所不同的就是他们在看待拯救这件事上,有不同的态度。   拯救,不仅仅是上帝的事情,也取决于人自己、取决于前面说到的“态度”。在这方面,转变最大的是《卡马拉佐夫兄弟》里的大儿子德米特里。以及《罪与罚》的主人公斯柯尔尼科夫。但即使是小说中最恶劣最顽固的那些人,陀氏也给他们安排了得救的机会,而不是完全被上帝放弃。张百春分析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如此设定,是企图在揭示这样一个基督教的观念:在上帝的拯救事业中,没有所谓的好人(善人、圣人)和坏人(恶人、罪人)之分,这种区分只存在于人的世界。而且在拯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好人不见得得救、坏人也不一定非下地狱,这是精神世界的悖论。   精神世界是动态的,揭示精神世界的的动态过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贡献。所以读者也每每能注意到,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人物对拯救的渴望、等待或者抵触,而拯救的结果却并没有被着重描写。   陀氏与托氏俄罗斯的内与外   不可否认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阴暗,与他本人的蹉跎人生也有很大关系。他的爸爸是个十足的酒鬼,喝醉了就对孩子施暴,还经常对依附于自己的农奴发怒,与《卡马拉佐夫兄弟》里那个大反派老爹神似。而他本人则像《白痴》里的梅什金一样,一生受癫痫病困扰。在不得已学习和从事了七八年工科事业后,他好不容易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些声望,却因为牵扯到反沙皇革命活动,被抓起来判了死刑,直到临刑前一刻才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好不容易熬到重返圣彼得堡、重返文坛,爱妻和兄长又相继去世,他也被搞得濒临破产,负下高额债务。在去欧洲躲债期间,他完成了代表作《罪与罚》,其中主人公杀人的起因之一,就是因为借了被害人的高利贷。人生的悲剧在造成陀氏文章的阴暗色彩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成功与不朽。   俄罗斯另一位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经历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贵族出身、都有军旅生涯、都曾欠下巨债、都曾嗜赌如命……只不过托尔斯泰虽比陀氏多活20多年,但晚年家庭不幸,最后离家出走、客死车站,不象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死在小妻子的怀里那么释然。   张百春认为,把托与陀并列起来品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在俄罗斯的文学史上,他们堪称是两座顶峰――底部相连的两座顶峰。也就是说,他们文学创作的基础与背景是相同的――源于俄罗斯、书写俄罗斯。而之所以是两座不同的山峰,是因为他们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里,展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外在、平和的一面,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展现俄罗斯民族内在、冲突的一面。在陀氏的作品里,罪人复活是宗教问题,基础是基督信仰;在托氏作品里,罪人复活是道德问题,基础是人的良心。托尔斯泰的宗教情怀远没有陀氏深刻,他展示的是文化世界,而陀氏揭示的是精神与宗教的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身后的命运截然不同:由于受到列宁的推崇,被称作“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成为苏俄、苏联时代的国家与民族象征之一,宛如鲁迅之于红色中国;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基本上被视作“旧社会的病人”,甚至因为其作品中(如《群魔》)透露出的对革命的怀疑和讽刺,很长时间内被列为“反革命作家”。直到苏联解体之后,宗教哲学再次复兴,陀氏及其作品才再度成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