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兰2002以后,做幸福纯粹女人
李兰2002以后,做幸福纯粹女人
一个看似柔弱文气的女子,却跟这个世界上强度最大的运动结下不解之缘。放弃北大广告系给她带来的优裕生活,做了一名自由攀登者。亲历两次山难,仍不言放弃,向完善自我和挑战极限的巅峰迈进。
她叫李兰,中国女子登山第一人,西藏登山学校老师,国内首部户外探险电影《巅峰记忆》的当事人和女主角。
雪山的召唤
2011年4月初,重庆解放碑云上咖啡馆,李兰坐在记者面前,戴一副眼镜,身材娇小,语速特快。她的手不像一个女人应该有的手,除了黑,骨节还特别粗大。她说经常攀岩的人手就是这样,因为着力点全在这几个关节上。
生长于北京,北大广告系毕业。李兰没房子没存款,没稳定的工作,似乎混得有点失败。十多年前,仿佛冥冥中的召唤,促使娇小文气的她,与世界上强度最大的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夏天,李兰19岁,读大二,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是快乐而骄傲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兰瞥见食堂边的一块展板,上面有一张海报,神奇美丽的西藏和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就在眼前。海报下面是北大山鹰社的招募启事。
山鹰社是享誉国内的登山社团。对社团兴趣不大的李兰,冲着西藏报了名,招聘的同学看她瘦瘦弱弱的样子,发出疑问,登山是人人能玩的?李兰的韧劲上来了,偏着头说:我能行。
那一年,李兰随山鹰社的大队人马,热热闹闹地去北京周围爬山、攀岩,学习登山的基本技术,很多女生都败下阵来,李兰却越学越有劲,渐渐,她将做一名自由攀登者当成理想。
1999年,李兰和山鹰专业队员攀登四川雪宝顶。这是一座很适合初学者攀登的山,雪线以上只有400多米高,坡度在0度到25度之间。李兰胸有成竹,无惧无畏。
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很快让她感到敬畏,踩在看似坚硬的雪壳上,突然“砰”的一声,脚下的雪开始滑动,铺开了篮球场那么大的一片雪,人混在雪里滑到平坦处,赶紧爬起来。
李兰刚走几步,一处雪崖横在眼前,一块落石不偏不倚就打在她头上,幸好戴了头盔。然而不幸却在她的身边发生了,同伴周慧霞因身体失衡滑坠,瞬间被抛下悬崖不幸遇难。
??? 李兰的痛哭在空旷山间回荡。
雪宝顶归来,李兰一下子长大了,她开始懂得珍惜每一座登临的山峰,每一个同行的朋友。不以征服的心态去对待山峦,试着了解、熟悉它的性情和气息,山有灵性,学着与它沟通和相处,而不是占领、驯服。
随后几年,李兰平安地攀登过中国的无数大山,她爱上了大山,也形成了大山的气质:独立、透彻、坚韧。
2002年,李兰毕业,放弃知名企业的优厚年薪,做了专业登山指导。7月,她受北大山鹰社之邀,共同登临希夏邦马峰。希夏峰邦马,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主峰海拔8012米,是全球14座8000米雪峰之一。
7月,李兰一行15名队员乘火车到格尔木,再坐汽车辗转到拉萨。住10元钱一张床的小旅馆,也不是一人一床,好几个男生还睡在地上。登山前,西藏登山协会给他们三条建议:租一部海事卫星电话、雇几名向导、改季节攀登。
但三条建议都未采纳,队员们没有钱,他们也不想错过宝贵的暑假时间。登山前,15人被分三组, 李兰在第二组。8月7日,第一组翻过一面6700米高的大雪坡,与第二组失去联系。李兰以为是对讲机故障,对讲机通话的有效距离只有5公里,遇到山崖阻挡则更短。
第二天,李兰和同伴按计划来到第一组的营地,发现没有人活动的痕迹,如雪地上的脚印等。他们侥幸地认为:或许同伴改变计划提前冲顶,或许更改了线路。
但当他们继续向上搜索时,发现了半个足球场大的雪崩区域,李兰亲眼看见两个队友的遗体……她大声哭泣,在漫天风雪中飘荡。
西藏登山协会接到求救后,派员赶到大本营。最终,搜救人员找到了第一组5名队员的遗体。按国际惯例,在拍照、取下部分遗物后,将遗体原地掩埋。
这起事件成了2002年8月震惊国内的大新闻。
登山者的知己
两次山难,特别是第二次,让李兰陷入巨大的悲伤、内疚、彷徨中。父母不允许她再爬山,凭她的条件,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选个好人嫁了,过安稳生活。李兰纠结了许久,还是放弃了。她不喜欢朝九晚五,熙攘拥挤的城市,只有在山里,才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因此,她毅然做了一名自由登山者。收入来源于给两家户外探险杂志写稿、登山培训、攀岩裁判。她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攀登。但每次登山,山难的场景历历在目,她忧伤而孤独,不知心结如何解开。
2009年1月,李兰登临四姑娘山时,偶遇严冬冬,一个稳重朴实的北京男人,他喜欢绿色、干净的河流,喜欢到开阔的地方一览众山小,所以割舍很多重要的事情,在每座大山间流连。
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机,渐渐成了相依为命、生死之交的朋友。有次,两人夜宿贡嘎山营地,半夜点起篝火畅谈,星星逐渐变淡时,严冬冬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