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服务业跨国经营副本9
4.战略转变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主导战略由追随型转变为主动型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服务业只是作为制造业的补充而落后于制造业。70年代起,由于制造业跨国公司不断成熟以及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业不再是单纯的跟随着制造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放松了对电信、金融等部门的管制,为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契机,服务业跨国公司纷纷拓展业务。 5.并购频繁 随着各国对外商投资限制的放松,跨国并购可以充分发挥其投资迅捷和有效避税的优势,逐渐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6.带动技术扩张 相对于制造业跨国公司,服务业跨国公司用于硬件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并不多,而是以软技术优势见长,服务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难以分隔,从母公司生产中分离出技能相对低的那部分服务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服务业跨国公司向海外分支转移的技术更安全,更接近母公司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跨国界的网络和通信系统,使大量先进的现代化服务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流向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四、跨国公司的模式选择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非股权安排:在不涉及股权或企业产权的条件下,通过契约转让一项或几项无形资产而进入目标国市场。其中包括特许经营、许可证协议、管理合同等方式。 特许经营:特许某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商号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人统以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麦当劳 分店的建立:每一个分店,麦当劳总店都要派出要员负责新店的选址、设备安装以及内外装潢。 特许费:先付首期特许费,而后每年再交一笔特许权使用费用和房产租金,约占销售额的10%。 公司责任:培训员工的人力资本和广告宣传费用等。 货物分销:不直接提供餐具和原料,先与供货商签订合同,由供货商向分店直接送货。 股权投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者通过全部或部分参股在目标国展开经营活动,经营实体包括海外分支机构和附属企业以及办事处等(主要包括新设和并购)。 优缺点:可以通过跨国公司体系内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无形资产的交易的内部化及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降到最低,投资者收益得以保障。但是股权投资所使用的时间、资金等都较多,而且风险也比非股权安排大。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 非股权合作 股权投资 特许经营 管理合同 许可协议 新设 并购 海外办事处 海外分支机构 海外附属企业 优点:投资少,风险小 缺点:合作有一定期限,树立了竞争对手 优点:便于管理,无形资产交易内部化 缺点:投资多,风险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服务业跨国经营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代美国学者海默(Hymer)以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完全竞争的基本假定和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美国企业拥有的技术与规模等垄断性优势,是美国企业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垄断优势的产生在于美国企业控制了技术的使用以及实行水平一体化与垂直一体化经营。 美国跨国公司拥有三类垄断优势: 一是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与价格控制等; 二是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包括专利与专有技术、融资、管理技能等; 三是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2)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Arrow)所说的“干中学”效应。 2.内部化理论 197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巴克莱(P.J.Buckley)、卡森(M.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等,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科斯(Coase)的新企业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当外部性使市场无法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使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