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家与人格
第七章 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 第一节 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 第三节 道家的理想人格 第四节 儒家与道家的互补 第一节 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一、老子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观的最高范畴; 能自觉而严格地区分“可道”之“道”与“恒道”的本质区别;以“道”来贯通天、地、人三个层面,表现出对宇宙本质的终极探寻,开辟了中国思辨哲学的全新道路,具有合理的唯物内核;它打破了人们对天的敬畏,推倒了“天”的人格神地位。 具体说来,老子的“道”具有三大内涵:第一,道是“无”与“有”的统一;第二,“道”作为万物本质和总规律是“恒”与“变”的统一;第三,“道”是“无为”与“自化”的统一。 二、庄子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仍以“道”为哲学体系的最高畴。道是庄子抽象出来的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没有意 志、无法感知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用道来说明主观世界,便生造了一个绝对自由自足的“逍遥游”的境界,即顺乎一己之性,不顾外在条件而一味放任自得。 庄子描绘了一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至人”“真人”“神人”“圣人”的形象,作为其理想人格和哲学精神的外化。 庄子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又把老子的无为论推向极端,改造为无心于一切的“逍遥游”,而不再幻想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政治目的。 庄子从对生命内在本性(自然生活)的感悟中,提出寻找精神家园的希望,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之情。 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 《淮南子》——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汉代道学的最高成就; 魏晋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是道家思想的深化; 玄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前期:何晏、王弼为代表——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共倡“贵无论”; 中期:阮籍、嵇康、裴頠为代表——着重发挥庄子哲学中批判现实 的精 神。倡“崇有论”; 后期:向秀、郭象为代表——他们力主独化论,倡“无无论”。 唐宋宗教化——道家思想无大建树,道教势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金元教派活跃——太一教、大道教、全真教、净明道都是影响较大的派; 明清时道教停止发展,逐渐显示出衰微的趋势 第三节 道家的理想人格 道家的理想人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一直处于 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道家理想人格总的倾向是: 顺任自然 长生久视 修性养生 超迈逍遥 (内倾思维、养生得道、抱朴守拙) 第四节 儒家与道家的互补 一、儒道互补是一种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源异流,各有擅长,魏晋儒道合流,程朱理学) 二、儒道互补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历程 (汉、唐、宋初都用道家思想治国,当盛世时皆用儒学) 三、儒道互补还表现为人格精神的高度熔铸 (积极进取与自然无为的熔铸 道德履践与精神超越的熔铸 尚刚主动与贵柔主静的熔铸) 第七章 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思考题 一、谈谈你对老子“道”的理解。 二、简述庄子的思想。 三、三玄 四、道教与道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道家理想的人格是怎样的? 六、儒道互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谈谈你对老子“道”的理解。 1.老子把“道”作为宇宙观的最高范畴; 2.能自觉而严格地区分“可道”之“道”与“恒道”的本质区别; 3.并以“道”来贯通天、地、人三个层面,表现出对宇宙本质的终极探寻 4.开辟了中国思辨哲学的全新道路,具有合理的唯物内核; 5.它打破了人们对天的敬畏,推倒了“天”的人格神地位。 6.具体说来,老子的“道”具有三大内涵:第一,道是“无”与“有”的统一;第二,“道”作为万物本质和总规律是“恒”与“变”的统一;第三,“道”是“无为”与“自化”的统一。 二、简述庄子的思想 1.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仍以“道”为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道是庄子抽象出来的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没有意志、无法感知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2.庄子用道来说明主观世界,便生造了一个绝对自由自足的“逍遥游”的境界,即顺乎一己之性,不顾外在条件而一味放任自得。 3.庄子描绘了一批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至人”“真人”“神人”“圣人”的形象,作为其理想人格和哲学精神的外化。 4.庄子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又把老子的无为论推向极端,改造为无心于一切的“逍遥游”,而不再幻想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的政治目的。 5.庄子从对生命内在本性(自然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