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HC质量通病预防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桩),是专业工厂里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和离心成型工艺,经过蒸压养护而制成的一种空心圆筒体的等截面构件,通过锤击或静压的方法沉入地下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这是一种新型的基桩,由于它的卓越性能,广泛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港口码头、水利工程等,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
PHC桩在施工过程中,会碰到各种质量通病,主要有: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4、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5、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下面逐一对这几种质量通病进行分析:
一、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主要原因分析:
1. 压桩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
2. 压桩时中途??歇时间过长。
3. 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
4. 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
5. 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
6. 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
7. 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
8. 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
相应预防措施:
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设备有足够压入能力。
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正常运行。避开停电时间施工。
4、分析地质资料,清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重,确保桩能压穿土层中的硬夹层、透镜体等。
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
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
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被快速连续压入。
二、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主要原因分析:
1. 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
2. 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
3. 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
4. 相邻送桩孔的影响。
5. 地下障碍物或暗浜、场地下陷等影响。
6. 送桩杆、压头、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
7. 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
8. 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
9. 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挤先压的桩。
10. 基坑围护不当,或挖土方法、顺序、开挖时间、开挖深度不当等。
相应预防措施:
1. 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桩机大身(平台)调平。
2. 压桩施工前应将立柱和大身(平台)调至垂直满足要求。
3. 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校正其垂直度。
4. 送桩孔应及时回填。
5. 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暗滨的分布和填土层的特性及其分布状况,预先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浜等。
6. 施工时应确保送桩杆、压头、桩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沉桩过程中随时校验和调正。
7. 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
8. 提高施工焊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9. 制订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长线”压桩,给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积叠加,减小挤土影响。
10. 压桩结束10天左右,待超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方可开挖;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机械开挖至桩顶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
三、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能力不足
主要原因分析:
1. 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
2. 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古河道切割区未察清楚,造成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能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
3. 试桩时休止期没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打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相应预防措施:
1. 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且采用不同的桩长。压桩施工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最终压入力。
2. 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压桩力明显比其它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堪以查清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针对特殊情况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二单元民族学的源流理论视角及研究方法.ppt
- 我国政务B站号传播效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VIP
- DB15T 3962.7-2025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7部分:水泥灰岩行业.pdf VIP
- 高中语文统编版下册《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联读 (1).pptx
- 一种D-手性肌醇的制备方法.pdf VIP
- 辽宁省2024学年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 跨境电商平台的财务管理策略.docx VIP
- 合规性评价报告(2025年).docx
- 【英语试卷+答案】2024年宁德市4月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pdf VIP
- 2025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纪委监委招聘合同制辅助人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