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精品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四章 特质论心理学
第四章 特质论心理学 特质论(trait theories)的观点强调个别差异源自个人行为倾向(特质)的强度或数目多寡的不同.认为特质具有持久而稳定的特性,此外对个人的行为有一般性、一致性的影响.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处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的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 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 1.特质流派关心如何对人格进行描述,常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 2.特质研究者对预测某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不感兴趣,他们注重描述处于特质连续体上的某一点的人一般会表现出什么行为。 3.特质流派研究人格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 4.特质流派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5.特质心理学家更多是学术研究者,而不是治疗师。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同样的火候使黄油融化,使鸡蛋变硬 ---阿尔波特 一、生平 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其主要贡献是关于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共同特质研究法及个人特质研究法的概念、机能自主和自我统一体的概念。 奥尔波特( G.W.Allport)1897年11月11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在四兄弟中排行最小,其兄F.奥尔波特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1915年,奥尔波特考入哈佛大学,他的入学考试成绩刚刚合格,初入学时的各科成绩也不理想,不是C就是D。毕业后的第二年,奥尔波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罗伯特大学教英语和社会学。由于他非常热爱学习,以致于决定接受哈佛大学的盛邀继续研究生的学业。在归美途中,奥尔波特在维也纳与弗洛伊德进行一次短暂的会面。这次会面使他了解到弗洛依德心理学在把握潜意识内容时忽视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实。 这一点不仅对他后来理论的创立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他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对精神分析都极为反感。 1922年,奥尔波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1922-1923年,他还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1924年,奥尔波特重返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关于人格理论的课程。1939年,奥尔波特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荣获1963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 个案分析的例子:珍尼的诊断 分析珍尼58-70岁给儿子的两个朋友写的300多封信,丈夫去世一个月后儿子出生,溺爱,儿子参军回来交女朋友,与他断绝来往,后来又与之通信;儿子死后,为了遗产与儿媳妇陷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特殊规律法) 珍尼的诊断 1、好争吵,多疑攻击 2、自我中心,占有欲 3、感情用事, 4、独立—自主 5、美学—艺术 6、自我中心,自我怜悯 7、怀疑人生价值 8、戏剧性—紧张 1、攻击性 2、占有欲 3、归属需要,家庭认可需要 4、自主需要 5、自觉性 6、殉道性 7、性欲 8、爱夸张 二、特质论体系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个体内部心身系统的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行为与思想。 1、动力组织----指人格是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人格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形成的东西。 2、身心系统:两者融合为一整体,身心不可分割。 3、决定倾向,一旦给予适当刺激就会唤起适应性行为和体态风格。 4、独特性, 5、独有的行为和思想---全部的行为和思想,而不仅仅是生物的环境适应。 (二)特质的定义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一种概括化了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的作用。特质是相对概括和持久的,使行为具有持久性和跨情景的特点。 特质是刺激与反应的枢纽。人以特质迎接外部世界,同时也以特质组织经验。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特质,所以每个人对待环境的经验和反应也不完全相同。 理解(7点) 1、特质是真正的生理物理结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它使外显行为具有了一致性。 2、比习惯、态度更具普遍性、概括性。 习惯(Habit):一种特殊的反应模式。例如,某人常常在早晨换上干净衣服。这一反应模式的形成是由于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存在一个更为概括的特质。 态度(Attitude):与习惯一样,它比特质更具有特殊性。例如,一个人可能对拳击有一种偏好的态度,但是这种态度仅仅是更为概括的攻击性特质的一个表现方面。 3、可由个体的外部行为来推测,可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4、特质具有动力性。 5、特质是相对独立的。 6、特质和道德和社会判断不同义。 7、特质既可以个体具有,也可以群体具有。 (三)特质的分类 1. 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1937) a.共同特质:代表在某社会文化形态之下,大多数人所具有的共同特质,较为抽象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性质短暂,会随着社会习俗、价值标准的变动而异。现在用“特质”代替共同特质(1961) 。 b.个人特质:用以说明个人独有的特征。后用“个人倾向” (Personal Dispositrons)代替个人特质(1961)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高三第一次班主任会议,校长讲话:凝心聚力战高三,担当使命育栋梁.docx
- 《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ppt VIP
- 校园内施工安全教育课件.pptx VIP
- 某某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3年电动自行车换电站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Q-CR 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OCR).pdf
- (王红)《遣戍伊犁日记》《叶柝纪程》录文.doc VIP
- 一种用硅藻土助滤剂废弃物制备纳米白炭黑的方法.pdf VIP
- 数字化转型之数据治理解决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