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病历书写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福建省人民医院 陈 静 第一章 医疗纠纷的防范必要吗? 一份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调研 北京、四川、辽宁、广东、浙江 18场次座谈 623人参加 1956份调查表 114家医院 (一)医疗纠纷成为困扰医师队伍的“顽症” 对医师执业环境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医疗纠纷问题——114家医院调查显示:近3年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生5人。单起最高赔付92万元,平均每起赔10.81万元。 1998--2001年,北京71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生影响医院诊疗秩序的事件1567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502起(其中被打伤致残90人) 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医院占98% (二)医师法律意识不强 不注意诊疗操作及病历书写规范 忽视患者的权益 说话随意、责任感不强 认为需参加医事法律法规培训的 占61.91%,远高于需参加专业知识培训 (32.89%) (三)医患关系已成紧张的态势 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相对滞后 医院补偿机制严重不足——以药养医、医疗服务价格偏低 医院不得已另辟途径、扩大收益 医保政策以控制医疗费用为目的 患者医疗行为的“趋高性”与医保范围发生矛盾 个人自付比例偏高 矛盾集中反映在医疗这个“窗口” 重视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已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 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问题 医患法律关系的属性 医患法律关系是基于医患双方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基础上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医疗损害赔偿的请求,一般适用民法典的原则。 一、医患纠纷的概念 包含医疗纠纷和非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对诊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当事人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必须经过行政或法律调解与裁决方可了结的医患纠葛 纠纷主体为医患双方、客体为生命权或健康权 二、医疗纠纷的分类 医疗过失纠纷 非医疗过失纠纷(意外、并发症) 过失:法学上指一种过错的形态(一为 故意、一为过失) 医疗纠纷仅有过失过错一种形态 过失的分类:过于自信、疏忽大意 过失纠纷的分类:无后果、医疗事故 三、医疗纠纷的类型 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有过错或不足但未构成医疗事故 因其他社会矛盾转化而发生的医疗纠纷 与医疗技术无直接关系的医疗纠纷(人格尊重、知情同意,病历等医学文书表述上的缺陷) 四、医患的权益和义务 (一)医院的权益 1/2 享有对疾病的紧急救护及康复医疗等权利 享有业务教育、科研、培训权 收取医疗费用权 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债权、名誉权的不可侵犯 对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 医院的权益 2/2 (二)医务人员的权益 人身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履行医生执业权 1、诊断、处理疾病权 2、 特殊干涉权、医学研究权 3、 了解病人病情及隐私权 4、 获得劳动报酬权 5、 拒绝及否定某些医疗请求权 6、 意外、并发症的免责权 知识产权 (三)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义务 依法开业、执业 履行医疗、履行合同的规定 谨慎操作、提供安全医疗服务 诚信 告知 紧急治疗 注意(医疗风险) 医疗转诊 报告 (四)患者的权益 生命健康权、隐私权、自主权 获得公正医疗保健权(其要求应与就诊医院 的等级相符) 知情、同意权 获得抢救权 对疾病的保密权 受尊重权(人格权)、监督权 受损害后的赔偿权 (五)患者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尊重医务人员人格与工作 合作医疗 接受医学检查 签署同意书 接受强制治疗 交纳医疗费用 五、医疗纠纷所涉及的举证责任问题 一、法律对举证责任的要求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 二、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举证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强调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可以是间接或连锁的) 举证责任的倒置不能超出目前科学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即不能让医疗机构举证目前没有能力证实的事实和科学理论 损害后果由患方举证:1、应为已发生的(推测的或可能发生的无效) 2、后果明显 三、无需举证的几种情形 众所周知的事实 自然规律及定理 根据法律规定、已知事实、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已为法院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四、医疗机构如何举证 提供病历和相关医疗材料 提供相关法规、文献资料 提交论证无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