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死因监测现状及未来.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死因监测现状及未来

死因登记和监测工作进展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周脉耕 提纲 死因登记和监测的历史与现状 死因数据的质量评价 死因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数据的展示与共享 死因监测的发展方向 死因登记和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人群死亡水平和模式 确定疾病控制优先权(限制车速,安全带法、限制酒后驾驶法律的制订和实施,肺癌的研究与控制,淮河流域癌症高发等) 计算疾病负担,指导资源配置 干预评价 千年发展目标 死因登记和监测历史 伴发疾病控制产生而产生; 最早的监测可以追溯到1348年鼠疫流行期间。 1532年,伦敦议会提出了有关死亡登记的议案。英国学者John Graunt于1662年[2]发表了著名文章“关于死亡资料的自然和政治观察” 1839~1879年间,William Farr[1]作为大不列颠共和国生命登记部统计司的负责人,负责收集、分析死亡数据,并发布死亡情况周报。 全球死因监测现状 2003年全世界有11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死因,75个国家没有报告; 只有64个国家死因报告覆盖率比较完整,23个国家死因登记覆盖人群达到90%,欧洲国家达到100%; 有28个国家覆盖人群低于70%,非洲国家低于10%;中国和印度死因登记覆盖率很低,但他们采取抽样方法作为补充。 采取ICD-9或ICD-10作为死因登记编码,28个国家错误编码高于20%; 其中39个国家的资料可以使用,其中12个国家的资料质量较高。 很少国家的死因登记质量很高,中高质量的国家仅占全球20%,很难为决策提供参考。在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中,健全死因登记系统十分重要。 全球死因报告系统 105个WHO成员国死因垃圾编码情况 中国的死因调查和监测 1910年10月~1911年4月中国东北发生的流行性鼠疫; 中国最早的现代人口普查是在1909年至1911年进行的,但这次普查仅有4个省完成,因1911年辛亥革命而终止。 金陵大学1929年至1931年组织的农业调查,收集了农村人口资料,涉及17个省、101个区域2817名死亡男性和2682名死亡女性。根据该调查结果,编制了中国农民寿命表。当时中国农民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男性为34.85岁、女性为40.08岁[[1]] 1909~1934年我国有18个区域发表了关于婴儿死亡率的报告,1925年广州婴儿死亡率高达555.0‰,据陈达估计,1934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275.0‰。1917~1933年全国各地区有31处发表死亡率报告,其中仅17处的报告较合理。综合上述资料,估计当时全国的总死亡率为33.0‰(陈达,1981)。 死因监测 公共卫生学家陈志潜在河北定县农村社区卫生实验示范区建设中开创的。 ① 收集社区基本信息,并建立定期采集制度。所采集的信息包括患病和死因、学生健康状况、村民经济状况; ② 每村培养一名村卫生员,完成基本卫生工作,但不提供治疗服务,他(她)们的工作得到上级社区中心的支持和监督。 ③ 形成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水平能承受的保健体系。 基线调查显示,40万人口的定县,年人均收入30元(15美元),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为40.1/1000和32.1/1000,婴儿死亡率为199/1000, 腹泻与痢疾是6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新生儿破伤风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37%的死因,是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措施预防的。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出生、疾病、死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正是根据上述模式,是1978年由何广清教授倡导建立的综合疾病监测系统。 中国死因报告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北京,南京有死因登记报告系统。 死因回顾性调查 中国1973-1975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1992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2006年死因回顾性调查 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 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 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 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 中国死因登记现状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7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市登记死因。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目前覆盖所有省,约1000万人;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 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请 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死因统计工作质量评估框架 数据质量 相关产出 可比较性 产出的及时性 数据的可及性 死因统计工作质量评估框架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