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0法律论辩逻辑(上).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10法律论辩逻辑(上)

《折狱龟鉴补》记载的一桩冤案 一天晚上,衢州某村演戏,一个文弱书生也去观看。一小偷乘机溜进他家,可是他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便在墙上打了一个通往邻居家的洞,企图能偷到一些值钱的东西。恰好书生的邻居家有一位年轻姑娘睡在床上,小偷见了顿起歹意,企图奸污她。姑娘惊醒后大声喊叫。小偷怕被人发觉,抽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将她刺死。 然后他从墙洞爬回书生家,将尖刀藏在书生的书箱里,才逃遁而去。等书生回来,因灯昏室暗,没觉察出室内变化,便上床睡觉了。第二天 被邻居打进门来,书生方才惊醒,见了墙上的洞,吓得说不出话来。邻人又从他书箱里搜出了那把尖刀,刀上还有血迹,于是认定他是杀人犯而将他绑送官府。当时知县是个姓范的,审讯时,他把那墙上的洞和凶器作为书生杀人的罪证,并对书生施以重刑。书生有口难辩,在重刑之下只得认罪,被处以死刑。十多年后,那小偷因别的案件东窗事发才供出了此案的真情。 这桩冤案主要是由于那位糊涂知县范某造成的。范某断定书生为杀人凶手的依据只是从书生家搜出的凶器、墙洞以及书生的口供。但是,书生的口供属屈打成招。因此,范某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因为墙洞究竟是谁挖的,那把凶器究竟又是谁的,都尚未弄清。范某还犯了“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即使那把刀是书生的,也仅仅只能是他作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此外还应有作案时间,书生衣服上或身上应有作案痕迹,作案后应掩饰等。因此,范某断定书生杀人显然证据不足,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论据的真实性不应该依赖于论题。 论据是论题真实性的根据,论题在论辩中是有待论据来证明的命题。如果论据真实性的判定又依赖于论题,那么论题就不可能得到证明。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循环论证”。 例如:在一桩奇案中,被告人实际上是在顶替其父的重伤犯罪行为,谎供自己是犯罪人。检察院依据口供提起诉讼。辩护律师在辩论中质问:“为何仅凭口供定罪?口供真实吗?”检察官却反驳道:“不真实,被告人为什么还要承认呢?” 在这里,检察官以“被告口供真实”与“被告说的话是真的”相为论据,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再如,上帝本来是不在的,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家们却把“上帝是存在的”这一命题进行如此的论证: 当人们思考上帝时,人们是把上帝作为一切完美性的总和来思考的,而归入一切完美性总和的是存在,因为不存在的必然是不完美的。所以,必须把存在归入上帝的完美性之中,这样上帝一定是存在的。 这里的论题是“上帝是存在的”,论据是“上帝是完美的”。“为何上帝是完美的”?因“上帝是存在的”。我们且不说这一论证的论题和论据均是假的,仅就其用论题来论证论据而言,它就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又如,有人论证说:“现在的教育体制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尽快进行改革。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离开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发展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个论证明中,作为论据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离开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发展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实际上是对论题“现在的教育体制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尽快进行改革”的重复,对论题不起任何论证作用。这种相互论证的错误,就是 “循环论证”。 三、论证方式规则 论证方式的规则是关于论据与论题的推导关系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从论据的真能合乎逻辑地推出论题的真。因此,论证方式的规则既涉及论据与论题之间的实质联系,也涉及论据与论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论证方式的规则有以下三条。 1.论据与论题必须相干 这一规则就是要求论据与论题相一致,并且是证明论题所必需的。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论据与论题不相干”的逻辑错误。这类错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 一是论据与论题不相干:这是指论据可能是真实的,但是,论据的真实性与论题的真实性没有直接关系,实质上没有起到论据的作用。这种与论题不相干的论据包括不相干的事例、理论观点、法律条文等。 例如:原告李某与被告甘某是邻居。一次甘某到李家看电视,不慎将李某价值6千元的彩电打坏了。李某多次找甘某索赔,甘某不予理睬。在这种情况下,李某只好诉诸法院。李某在法庭论辩中,指出甘某打坏他彩电的行为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应该予以赔偿。 甘某的委托代理人说:“被告打坏原告彩电,不应予以赔偿。根据调查,被告与原告家一向友好相处,希望不要做出损害双方友谊和情感的事;再说,李某家的小孩曾经将被告价值2 000元的瓷器摔碎,被告都没有要求索赔;一次李某的妻子生病住院,找被告借了1万元,至今都还没有还;原告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好,平时只有被告一人与他较好(李某与甘某同在一个单位)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