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家庭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婚姻家庭史》课件

中国婚姻家庭史 西周时期 婚姻制度 P31 在西周典型的宗法政治体制下,婚姻、家庭、继承制度具有明显的宗法特征。 西周宗法性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为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效仿、采纳 根据宗法制度.婚姻的目的在于延续宗法血脉,“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宗法制度注重亲疏,嫡、庶的区别。为明确嫡庶,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制。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女宾),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但所以妻妾中有明确的嫡庶区别。明媒正娶的嫡妻只有一个。不得以妻为妾,也不能以妾为妻。 P31 经过长期的人类生育史,人们发现.相互具有血缘关系的男女若缔结婚姻关系,其产生的后代在体力和智力上多出现残缺。因此.西周时期已明确禁止有血缘关系者缔结婚姻。同姓不婚原则的实施,还有社会、政治目的。异姓男女通过婚姻关系,联结两姓宗族,进而扩大对外联络,壮大宗族力量。 P31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得到家庭与社会的认可。就家庭而言,首光必须经父母同意,没有父母盯同意,男不得婚.女不得嫁。就社会而言,男女缔结婚姻,必须经媒人说合。由媒人沟通男女家庭,选择门当户对之人。这一原则,为后世听沿用,形成“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制度。 婚姻关系的成立.须履行一定仪式。后人总结西周婚姻关系的成立,须经过六个步骤.即所谓“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P31 家庭制度 家庭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首先,夫妻之间地位不平等。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要求在西周时期已初步形成。其次,父母与子女之间地位不平等父母对子女享有教令权;做子女者,必须履行“孝”的法定义务。父母在世,子女不能享有独立的财产权。 P32 女子“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继承制度 西周继承制度,在财产继承与身份继承方面分别实行不同原则。在财产继承方面一般实行诸子均分制。在身份及祭祀继承方面,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贵族的身份特权,只有其嫡长子享有法定继承权。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其祭祀祖宗的主祭权,也确定只有嫡长子方能继承。财产继承方面的诸子均分制,表现了私有制下血缘家庭兼有生产、生活单位的特点。而身份、主祭权方面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则既顾及身份、主祭权的不可分性,更避免因争夺身份、主祭权而导致诸子相互残杀的局面,因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两汉时期 “亲亲得相首匿” 所谓“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制度。“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是中国占代法律因血缘关系而影响定罪与量刑的最突出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法伦理特色的典型表现。亲属之间犯罪后相互包庇.是儒家的基本伦理要求之一。孔子曾说:“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秦代深受法家法治主义及国家至上原则的影响,因而鼓励告奸。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开始冲破原有的樊篱而影响整个社会,亲属相互为隐的观念随之为当时社会所接受,正式成为一种法律观念。汉宣帝时正式下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优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许上请廷尉以闻。 P87 自此以后,亲属相容隐即成为正式法律规范,在中国古代沿袭存在了两千余年。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制度确立的基本标志的汉律,其特点在于开始把儒家听倡导的礼义规范纳入法律法令之中,把儒家的经典条文化和法律化,把维护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社会政治等级秩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客观上,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如“亲亲相隐”、“上请”等都已经初步形成,“十恶”、“八议”制度也已开始萌芽,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逐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法律特别是刑事立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P87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服制定罪与留养制度 服制定罪 依服制定罪是晋律首创.目的在有些犯罪,如“峻礼教之防”它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近则定罪愈轻,反之加重;但有些犯罪,如卑幼盗窃尊长财物,则恰恰相反。这是自汉以来礼法合流的又一体现。以后历代律典均相沿用,明代更将丧服图列于律首。P115 留养,亦称“存留养亲”,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死罪非十恶者,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北魏律· 名列》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常化的具体体现,这一内容亦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