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危害公共安全案例.pptVIP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危害公共安全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刑法学教学资料-危害公共安全案例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概论 (一)概念界定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安全的行为。括号以外是现在通行的表述,其实,在我看来,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因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实质在于造成了公共危险,在国外刑法中就有被称为公共危险罪的。无论是特定多数人、特定人、不特定人或不特定多数人的安全受到危害或威胁,只要是危及到公众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安全的行为,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不特定或多数人”的表述仍是“不特定”之意,其旨意在于强调危害结果的难以确定。 (二)类罪特点 本类罪有以下共性问题,需要注意: 1.本类罪的犯罪主体问题 本类犯罪的主体大多数是一般主体,但也有少数为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业务上、职务上的特定人员,具体包括: (1)《刑法》128条第2款与第3款的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主体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与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注意两类主体所要求的犯罪构成要件有所不同。 (2)《刑法》第129条的丢失枪支不报罪,主体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 (3)几类责任事故犯罪,如《刑法》第131条重大飞行安全事故罪,主体是航空人员,第132条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主体是铁路职工,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5条劳动安全责任事故罪等都是业务上、职务上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 (4)单位可以构成本类罪中少数犯罪的主体。资助恐怖活动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以及《刑法》第135—139条(第136条除外)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其中后四类责任事故故的犯罪实行单罚制,即仅仅处罚直接责任者而不处罚单位本身。 2.本类罪的罪过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过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具体而言,有些罪只能是由故意构成,有些罪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有些犯罪行为既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故意同过失所构成的罪名不同,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坏交通工具等行为。 3.本类罪的客体问题 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这也是本类罪的核心问题。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不特定”意指犯罪行为可能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事先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无法控制。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以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确定的侵犯对象或侵犯目标为依据,也不能以行为是否产生实际的严重后果为依据,而是应当以行为是否可能具有产生不特定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来认定,即看行为在客观上是否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属性来具体认定。是否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是本类罪与其他普通侵犯人身权利或侵犯财产权利犯罪相区别的关键。 4,危险犯问题——本类犯罪的构成特征 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犯较多,也比较典型。如《刑法》第114条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决水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第117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第118条的破坏电力设备罪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第123条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第124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这些都是危险犯,其既遂的标准不是看有无现实损害后果,而是看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如果行为已经现实地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属于基本犯的加重构成问题。 (三)基本分类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2.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3.实施恐怖、危险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4.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5.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四)本类罪与其他犯罪的关系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很容易与其他犯罪产生想像竞合关系。如实施放火、爆炸、投毒、决水、破坏交通工具、破坏交通没施、破坏电力设备等等,常常是以故意杀人、盗窃为特定目的的,此时既构成放火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罪,又触犯其他普通罪名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等,在竞合情形下“择一重罪处罚”,因为危害公共安全本身是重罪,通常可能选择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 另外,《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所规定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决水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在同一条款、共用同样的法定刑幅度,但不属于选择性罪名,如果同一行为人既有放火犯罪行为.又实施了爆炸、决水等犯罪行为,应当数罪并罚。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 犯罪 案例1 蓝极速网吧事件 刘某(17岁)、宋某(16岁)、张某(女、15岁)、王某(13岁)经常结伴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蓝极速网吧”上网,有一次上完网后由于没带钱便跟老板商量下次再给,网吧老板不但不同意,反而当众羞辱他们。事后,刘某、宋某、张某、王某感到很失体面,心里憋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