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华]医学心思学 第八章异常心思与不良行动
第八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 以心理理论、心理现象、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等基本知识,综合认识各种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问题,并实施相应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也是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目标之一。;目 的 要 求;抑郁性障碍的概念、表现及诊断标准与心理干预
焦虑性障碍的概念、表现、分类及诊断标准与干预
人格障碍的概念、分类及诊断标准与心理干预
酒瘾、烟瘾、药物依赖、贪食与厌食、网瘾的心理干预; 焦虑性障碍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
抑郁性障碍的病因
人格障碍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分类、判别标准、性心理障碍的心理学解释与心理干预
酒瘾、烟瘾、药物依赖、贪食与厌食、网瘾的危害。;教 学 内 容;第一节 总论
概念: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心理和行为的正常与异常或变态是相对的,异常或变态心理是偏离常态的心理现象。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一)经验标准
1.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
2.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者心理与行为状态的判断。
(二)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及便于比较和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因心理测量的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且有些心理特征偏离常态并不一定是心理异常,因此,统计学标准不能普遍适用。;(三)医学标准
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这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是否有症状和病因存在作为判断标准。
(四)社会适应标准
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用社会适应作标准判断心理是否异常,要注意考虑国家、地区、民族、时间、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行为理论模式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社会文化理论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理论模式
认知理论模式;现象学分类
1.认识过程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定向力障碍
2.情感过??障碍:如情感高涨、低落,焦虑、易激惹、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病理性激情、矛盾性情感、病理性心境恶劣等
3.意志行为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
4.意识障碍: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精神病学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精神与行为分类,现已修订到第十版即ICD-10。
2.美国精神医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现已颁布了第四版,即DSM-IV。
3.我国参考ICD-10和DSM-IV,经中华精神科学会委员会通过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其第三版的为CCMD-3。;第二节 焦虑性障碍
概念
焦虑是因受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并不一定由实际存在的威胁或危险引起,焦虑也与应激不能混同。应激可以在各种内外刺激时发生,刺激的性质除了危险或威胁性刺激以外,受愉快或高兴的刺激也能产生应激。 ; 焦虑除了是一种痛苦情绪的体验外,尚有适应功能:
第一是信号,它能向个体发出信号,提醒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危险。
第二是动员机体和调整行为,为机体应对危险做相应的准备。
第三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即在预见危险和帮助机体调整行为进行应对的同时,学习和积累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策略。;按焦虑的来源,Freud S把焦虑分为三类:
现实性焦虑,由对外界危险的知觉或客观上对自尊心的威胁引起的。
神经症性焦虑,焦虑的原因不是来自外界危险事物,而是由于意识到因自己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所产生的,即焦虑的来源是潜意识的本能。有三种表现形式:“游离型”焦虑、恐怖症、惊恐反应。
道德性焦虑,因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致使社会要求与自我表现发生冲突而引起内疚感所致的情绪反应。;焦虑的原因及其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由潜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
学习理论认为观念与感觉之间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性联系。
认知学派认为,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由达到自我实现时发生的思想冲突引起的。;焦虑性障碍的心理干预
焦虑性障碍的心理干预,可体现在预防和治疗的各个环节。
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是焦虑性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会对紧张的抵抗,提高挫折的耐受性和把握焦虑的能力。
焦虑性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应当遵循依病情的轻重按阶段实施治疗的原则。
;第三节 抑郁性障碍
概念
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