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能力(五)于钢
一、概念题
1. 教育机智
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把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P217)
2. 道德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P209)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一、概念题
3.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是建立在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是教师基于长期对学生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密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心理能力,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它要求教师敏锐地捕捉课堂内各种细微的变化从而巧妙采取应变策略解决问题。(P218)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一、概念题
4. 与学生交往中的教育机智
与学生交往的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与学生
日常交流和沟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灵活、有
效地处理交往问题的能力和技巧。(P218)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二、思考题
1. 教育机智中包含哪些基本因素?
观察、理解、决策、实施。(P201)
观察是基础,理解是保障,决策与实施是外在表现,也是教育机智发挥作用的必要途径。
2. 教育机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偶发性、果断性、得当性。
(P203-204)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3. 教育机智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有责任感,了解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P205-206)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处理教学疑难问题,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处理非主体突发的事件,处理自身失误。 (P206-209)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6. 道德教育中教育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 不离开活动主题,把握对学生道德教育有意义的因素,在不经意间适时提醒。
发挥 — 善用“借题发挥”的方法。
渗透 — 要求学生做事情时,留心其中所含有
的教育意义,并渗透所蕴含的哲理。
替换 — 用合适语言和行为方式替换学生不恰
当的语言的和行为。
评价 — 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精心正面评价。
(P209-211)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7. 简答有利于教师形成教育机智的原则性建议有哪些?
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情绪稳定,态度诚恳,语言含蓄,行动沉着,方法恰当,避免刻意,避免说教,时可而止。
(P214—217)
第九章 中等学校教师教育机智
1.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把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是
(教育机智)
2. 教育机智包括的一些基本因素是
(观察、理解、决策与实施)
3、_____ 是教育机智形成的基础。
(观察)
4、_____ 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外在表现,也是教育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途径。
(决策与实施)
5、教育机智一般有三个特征
(教师所处理的事件具有偶发性;教师表现的行为具有果断性;教师使用的方法具有得当性)
6、教育机智形成的条件
(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了解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7、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通常表现在四个方面:
(处理教学疑难问题;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处理非主体突发事件;处理自身失误。)
8、房屋倒塌,山洪暴发,流氓闹校,食物中毒等属于
(非主体突发事件)
9、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机智是随机性智慧表现在:
(提示、发挥、渗透、替换、评价)
简答:请提出有利于教师教育机智形成的原则性建议?
答:1.尊重学生 2.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3.情绪要稳定
4.态度要诚恳 5.语言要含蓄 6.行动要沉着 7.方法要得当
8.要避免刻意 9.要避免说教 10.要适可而止。
案例一:
“两个学生发生口角老师劝他俩进教室,一生很快进去,另一生因吃
亏哭泣着不愿进教室,老师没有强迫二,灵机一动说:你看我双手拿了这
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去吗?学生接过黑板走进教室…”
这位教师运用了那种职业能力?有何特征?
应如何培养老师的这种能力?
答:运用教育机智能力。
特征:教师所处理的事件具有偶发性;教师表现的行为具有果断性;教师使用的方法具有得当性。如何培养:
①老师多积累类似经验。
②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的解决办法。
案例二:
“一老师复习生字时分小组派学生上黑板些,一生写错别字,老师没有
指出而是让学生找,那位学生不知所措,师说有人会变魔术,闭上眼睛
字会变”。分析此案例反应了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