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科大学生创新实验PPT
创新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内容
一、确立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
三、营造创新教育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确立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
杨叔子院士:“创新之根在实践”
李培根校长(院士):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
“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办学特色
“主动实践” “学科交叉” “基于项目的学习或研究” “团队合作”等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学创新人才”等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二、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
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Dian团队);
基于问题的学习或研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或研究;
团队式研究型教学;
开放式创新性实践教学;
全程科研训练教学;
特优(长)培养;
学生创新社团的自主创新;
与业界紧密联系的实学创新人才培养;
以科技创新中心为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等等。
例一: Dian团队--基于项目的学习或研究
2002年:信息学科建立了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
以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为首要目标;
以导师全程负责;
以真实的科研项目牵引;
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直接参与面向学科前沿或生产实际的科研活动;
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二、电工电子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培训与实践中心
面向全校各专业、院系学生;
全开放式创新实践的培训中心;
以学科竞赛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
形成了“三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技能培训--综合实践--创新实践
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26项、国家二等奖12项、国家三等奖11项、优胜奖5项 ;
培训学生发表科技论文20篇;
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的特等奖“索尼杯”
第六、第七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奖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
2007年国际未来能源挑战赛(IFEC)荣获“杰出创新奖”(全球第二名),历年来中国参赛队在这项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例三:联创团队—学生自主创新团队
2007年,我校联创团队获微软创新杯中国区第一名;
代表中国出征韩国参加决赛的10支团队分别来自6所大学,我校就占了其中3支;
我校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大二学生陈志峰,一举获得了微软创新杯个人项目全球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0年,由机械学院几名本科生自发创建的学生社团;
以兴趣为主导、强调主动实践和自主创新;
以参加创新科技大赛和承担实际项目为手段;
着力激发本科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向全校学生招聘队员;
学生自主运行、自我管理;
一直没有指导老师,团队的一切事务由学生自己决定;
运行经费来源于比赛奖金;
创新与创业相结合。
例四:长学制医学教育全程科研训练
1988年,将医学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第一课堂、第二课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建立学生科研训练平台;
设立专项经费;
每位学生完成科研训练。
三、营造创新教育的生态环境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
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管理办法》;
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按照“自由申请、导师推荐、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的要求管理项目;
建立了13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8个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
采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各类实验中心,教师科研实验室等向本科生开放。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要求本科生必须获得4至6个课外实践学分;
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与学分认可、奖学金评定、免试研究生推荐相联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
每年举办科技文化节,营造创新实践的文化氛围;
每年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近2万人次。
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基本情况
2、基本思路
3、管理措施
4、保障机制
5、进展情况
6、思考建议
1、基本情况
2006年,我校作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十所试点高校之一;
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
制定了计划管理办法;
获得教育部经费3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30万元;
目前有45个创新训练项目在研。
2、基本思路
龙头学科:信息、生命。
优中选优:学校将在已有的创新训练计划基础上优中选优,从数理提高班、本科二或三年级Dian团队、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长学制医学类专业中选拔一部分思维活跃、有浓厚的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兴趣、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参加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