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1章 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及其它
第三十一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 THRYOID HORMONES AND ANTITHROID DRUGS 沈晓燕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及化学结构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碘的摄取: 甲状腺腺泡细胞主动摄碘,浓集碘(碘泵) 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 碘化物(I-)经过氧化酶的作用 活性碘(I0,I+) 与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结合 生成3-碘酪氨酸(MIT)或3,5二碘酪氨酸(DIT) 缩合(耦联):(过氧化酶) 2 DIT T4 ;DIT + MIT T3 释放: 胞饮作用,将TG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水解后释放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 贮存: 胶质——滤泡 贮存量大,量上居首位 供机体利用2—4个月 故用抗甲状腺药较长时间奏效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维持生长发育 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是 维持人类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激素 对骨、脑的发育尤为重要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表现为智力迟 钝和身材矮小为特征的呆小症(克丁病)。 对代谢的影响——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物质代谢:促进三大物质的分解代谢—— 食欲旺盛、消瘦 能量代谢:提高组织耗氧率,增加产热量 ——极易出汗,基础代谢率升高,喜凉怕热 成年人甲低,代谢减少,喜热恶寒,少汗,胃纳差,严重时组织液停滞于皮下——黏液性水肿。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交感-肾上腺系统感受性, 维持CNS的兴奋性, 提高机体对儿茶酚胺(CA)的敏感性 对已分化成熟的NS活动也有作用 ——CNS兴奋性增高:注意力不集中、易急躁不安、喜怒无常、多梦、神经过敏、震颤,等 心脏活动明显增强 增强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HR↑,心肌收缩力↑,血压↑ 作用机制 T3与甲状腺受体结合 – 调控该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表达,发挥作用。 甲状腺激素受体 分布于垂体、心、肝、肾、骨骼肌、肺、肠组织,胞膜、线粒体及核内均有分布。 为可结合DNA的非组蛋白,分子量52kD,可能为原癌基因的产物。 饥饿、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时受体数目减少 对T3的亲和力比T4大10倍 与胞核内的受体结合, 启动、调控转录,增加mRNA及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 生物利用度: T3为50%-75%,T4为 90%-95%,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以上 T3与蛋白质的亲和力低于T4 ,其游离量为T4的10倍 口服易吸收,T3吸收快,作用强而快,消除慢; T4作用慢而弱,维持时间长 t1/2: T3为2天, T4为5天 主要在肝、肾线粒体脱碘,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妊娠和哺乳期应注意 临床应用 呆小病:重在预防和及早治疗 粘液性水肿: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大至足量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垂体功能低下时宜先用皮质激素, 否则可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急性昏迷者立即静脉大剂量注射L- T4 单纯性甲状腺肿:取决于病因(补碘或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病 皮肤呈非凹陷性水肿,水肿处皮肤苍白或蜡黄色,这是由粘多糖沉积所致。特点多是全身性浮肿,用指头按压不出现凹陷性改变。有特征性的面部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板,面及眼睑水肿,鼻宽,唇厚,舌大、光滑发红,发音喋喋不清,言语缓慢费力。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妇女慎用 老年患者较敏感,用量应减至年轻人的3/4 高度个体化用药 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慎用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先用GCS 病情重、病程长的替代治疗,小剂量起逐增 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 常用药物 优甲乐 临床最常用的甲状腺替代治疗药物 左甲状腺素(3,5,3’,5’-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诊断及肿瘤切除术后 硫脲类(thioureas) 硫氧嘧啶类(thiouracils) 甲硫氧嘧啶(methylthiouracil,MTU) 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 咪唑类(imidazoles) 甲巯咪唑(thiamazole,他巴唑 tapazole) 卡比马唑( carbimazloe,甲亢平)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约为80% ;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5%; t1/2: 硫氧嘧啶类为2h,甲硫咪唑为4.7h; 主要在肝脏代谢,部分与葡糖醛酸结合排泄; 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妊娠和哺乳期应注意。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酪氨酸的碘化和耦联反应 对已经生成的T4无作用,疗效需2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