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论文范文-试议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word版下载.docVIP

美国国际贸易论文范文-试议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word版下载.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国际贸易论文范文-试议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word版下载.doc

美国国际贸易论文范文:试议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word版下载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美国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贸易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两国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有关中美贸易差额理由也多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理论阐述、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东亚产业转移、外资企业商品出口及美国国内储蓄不足是造成美方逆差扩大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中美贸易;差额;成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与美国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对美国持有大量顺差。巨大的差额给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埋下了隐患,也引发了双方在某些商品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尤其是针对美国国内现存的一系列经济理由,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也遭受了严酷的打击。一个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的任何动态必将在世界贸易领域产生非同寻常的示范效应。因此,极有必要在此分析中美贸易差额存在的理由,以便找到解决中美贸易差额理由更有效的途径。   一、美国对华出口管制   根据传统的贸易理论,各国应到国际市场上交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基于这个思想,中国已经开展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美国也应该致力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交换。但由于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的差异,很难使中国成为美国可以长期信赖的“朋友”,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不信任逐步升级为“中国威胁论”。   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采取较为严格的贸易管制,集中体现为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高级技术产品这三大类商品的出口管制。虽然,中国在美国的《出口管制条例》中被列入V组已有近30年历史了,但没有真正作用上的享有V组的待遇,它是V组内唯一接受美国安全审查和“巴统”审查的国家,比如不仅规定了严格的“受控商品”范围,还要求中方对美国列入出口“受控范围”的商品做出各种额外承诺。“9·11”事件后,美国更加强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尤其体现为对军民两用高端物资的出口。2006年,美国商务部颁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体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方案,又进一步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商品范围,给两国的贸易设置了新的障碍。   其实,除了少数尖端技术外,美国管制的大部分技术和设备并不具备垄断性。掌握替代性技术的西欧、日本等国十分愿意向中国转让和输出,它们不仅相继取消对华的歧视性政策,还对华提供资本品进口的政府间支持,从而在中国技术引进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根据SITC分类,2004年欧盟向中国出口的第71章(动力机械及设备)、第72章(特种工业专用机械)、第74章(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第77章(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器零件)和第78章(陆路车辆)的产品就占欧盟对我国出口总额的49.5%。同年,根据HS分类,日本向中国出口的第十六类(机器、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第十七类(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第十八类(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就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7.1%1。而美国对中国依然沿袭传统的打压思维,不但不能帮助它保住现有的比较优势,还使其丧失了平衡高额赤字的机会。   二、东亚产业转移效应   1.东亚产业转移与美国对东亚赤字的降低   各国的比较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发、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循环,贸易参与国的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并引起国际间的产业转移,这符合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济增长动力已从美国、日本、德国这些旧的增长中心扩散至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这些新兴工业国家,并且在东亚地区,甚至整个亚洲形成了多米诺骨牌的连锁经济效应。   效仿日本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自1950年代末加紧步伐,进入到高速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同样实现了向新兴工业化的飞跃。随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四国,自1970年代起由来料加工和生产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炮制了亚洲“四小龙”的成功,一度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高速增长,尤其是“三来一补”2贸易发展迅速,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纵观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既有在起步阶段使用生产要素的相似性,也有产业阶梯型转移的特征,即初期基本都是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开展纺织品和工业品的加工制造,通过国际交换换取技术、设备,为本国的民族工业和更高级的优势产业做积累,与此同时,原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降低甚至成为劣势,于是这部分产业被转移到欠发达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东亚的产业转移不仅带来区域内贸易创造,也产生了外部贸易转移。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美国对华赤字在扩大,但是美国对整个东亚地区的赤字在美国赤字总额中占的比重却在降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