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果溯因创新设计激活语文课堂
由果溯因创新设计激活语文课堂
一、案例背景
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确,由于时代的隔膜,加上鲁迅先生隐晦曲折的笔调,反语讽刺的大量运用,学生阅读鲁迅杂文十分困难。其实,鲁迅杂文又何止学生难学,教师同样觉得难教。有一同事曾说他每次要教鲁迅文章就觉得特别紧张,生怕教不好,一方面对不起学生,另一方面还“玷污”了先生的作品。刚开始讲课时我也延续了中学老师的做法,几个词语,几个句子,几个标点总要衍生出几种可能,可是任自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们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二、案例构想
传统教学方式教《拿来主义》是先因后果,平铺直叙,教学效果一般。我采用先果后因的逆向教学方式:先教授课文后半部分,教学内容是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再教授课文前半部分,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并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先教授课文后半部分,再由果溯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全文。
三、案例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拿来主义》,大家速读课文,看一下文章哪些段落具体阐述“拿来主义”的主张?
(学生速读课文)
生:第7段以后的内容具体阐述“拿来主义”的主张。
师:第7段以后的段落中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
生:第7段首“所以”,第8段段首“譬如”,第10段段首“总之”。
师:那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告诉我们7段后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生:7-10段具体论述“拿来主义”,第7段提出,8、9段论述,第10段总结。
师:说得非常好。第7段作者说“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请问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有什么心理?
生:怕。
师:“怕”的表现?
生:徘徊不敢走进门。
师:鲁迅先生如何称呼这些人?
生:孱头(板书: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
师:还有什么心理?表现如何?有什么绰号?
生:再一种就是“勃然大怒”,于是就放一把火???宅子烧掉,鲁迅先生称这样的人为“昏蛋”;另外一种心理就是“羡慕”“接受一切”“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先生称这样的人为“废物”。(板书:怒一放一把火烧光,喜一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废物)
,
师:刚才讲了,鲁迅先生在这里是打比方,那“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学生沉默)
师:(引导)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而写的,那“大宅子”比如
生:文化遗产。
师:对!是文化遗产。
师:以上几个方面通过比喻写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即“怕”“怒”“羡慕”,这三种态度是否正确?
生:错误。
师:那有没有正确的?
生:有。占有,挑选。(板书:正确态度:占有,挑选)
师:好!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
(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分别说一说。
生1:鱼翅。
生2:鸦片。
生3:还有“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师:对待“鱼翅”应持什么态度?
生:“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板书:吃掉)
师:“鱼翅”可以“吃掉”,那它是有益的东西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有益。
师:我们讲到“大宅子”是“文化遗产”,那“鱼翅”就是“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是精华。我们再来看看“鸦片”是有益还是有害的东西。
生:有益,可以送到药房里去,供治病之用。
师:没有害。
生:当然有害,因为它毒害了中国人。
师:所以,鸦片是既有益也有害的东西。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排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
师:对待“烟枪和烟灯”应采取什么态度?
生: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板书:存放)
师:送博物馆干什么?
生1:展览。
生2:当纪念品,给人以教训。
师:对!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用。
师:对“姨太太”又持什么态度。
生:请她们各自走散。(板书:走散)
师:也是应该抛弃的、排除的,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师:从以上来看,对待文化遗产,错误的态度分析了,正确的态度有了,该是下结论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
生朗读。
师找出结论性的句子。
生:“我们要拿来”。
师:鲁迅先生归纳了“拿来”的具体做法,有哪几点?
生: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哪些可使用,哪些可存放,哪些要毁灭?
生:使用的有: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存放的有:烟枪和妪灯。毁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