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对高校课程改革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性课程对高校课程改革启示

隐性课程对高校课程改革启示   一、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1.隐性课程的含义。自1968年美国学者菲利普#8226;W#8226;杰克逊在他的《课堂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以后,课程领域里先后出现了“自发课程”、“隐含课程”、“无形课程”、“非正规课程”等概念,国际上掀起了一场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热潮。随着对德育隐性课程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隐性课程”的概念,按照权威性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见解,隐性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2.隐性课程的特性。①暗示性。隐性课程的资源深藏于校园文化之中,这些资源在向学生发出信号时就自然是以暗示的形式传导的,它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暗示中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知识的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②多样性。学校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从事不同的活动所受到的潜在影响不同,其参与隐性课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他在学校内习得的隐性课程是多样的;③无意识性。对学生来说,学校的实践活动具有发挥影响的某种潜在可能性,他们在从事一定活动的过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影响;④间接性。学生从学校隐性课程中是通过情感融合过程习得的,其效果可能部分在学校期间就显示出来,也可能在走出校门后经历与社会的磨合后产生作用。学生一旦习得,其影响效果是长久的、稳定的,甚至在其一生中都受着这种影响。   3.隐性课程的结构。①第一层面: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教科书是“从一定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是经过特殊筛选,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②第二层面: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活动;③第三层面:教学活动之外的隐性课程。这包含一个极为宽泛的内容。泛指学校内除教学活动之外的所有的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4.隐性课程的功能。①陶冶功能。隐性课程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养成他们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造型美观、别致的校舍建筑,优雅、美观、整洁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陶冶情感,培养良好品德的作用。②育美功能。校园内绿树成荫,花草芬芳,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教室内整洁素净,装饰淡雅、和谐、优美等都具有审美价值;同学间纯真友善,师生间诚挚关心爱护,尊师重教等美好的人际关系感染着所有师生;课堂上教师端庄大方的仪表,高昂的教学热情,精湛的教学技巧,简洁幽默的语言,紧张协调的课堂节奏,师生共同活动的和谐默契等,都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③益智功能。外界学习环境通过视觉、温觉、嗅觉、听觉等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望与爱、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好,教师的认真务实、创新、积极向上的作风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④健体功能。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卫生环境、适宜的设备环境、积极愉快的情感环境、合理的生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5.隐性课程的意义。①培育健全的人格力量。人格完善指的是一个人具有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构和状态,它有助于建构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群体和社会氛围。而要完善人格,显然无法全部从显性课程中获取,它们需要通过隐性课程的修习,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植入受教育者的心灵。②树立卓越的人生目标。一堂大师的讲座,能扬起无数学子起航的风帆;一场激烈紧张的体育比赛,能引发无数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拼搏的欲望;一座具有人文内涵的建筑物,能激励无数后学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③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渗透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来达到充实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人在本质上是向往自由的,并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本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人自身还会生发出一种负面力量,对人的自身完善造成严重的障碍和约束。沉溺的原始本能欲望、昏暗的物化心态、澎湃的邪恶意念等,便是这种与人本性相对立的人自身中存在的负面力量的体现,它促使人性向逆反的方向发展,它给人类向往自由无碍的心灵带来沉重的压抑,因此,它虽然来自于人本身却成了阻碍人性完善发展的异己因素。④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每所大学有每所大学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是由这所大学的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体现出来。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具有不同风格的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其毕业生多以“踏实严谨”著称,以文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则多有“天马行空”般的人物。这种现象是与隐性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