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民工”现象引发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思考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思考   据资料介绍,中国目前约有近百万新闻工作者或媒体从业人员,其中约43%的人没有与所服务的媒体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没有“三保一金”。许多人甚至没有工作证、记者证,有的人为媒体干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常的工资待遇等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个群体人数比较多,且一些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造成在工作中缺乏忠诚感和自豪感,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群体。   我们知道,记者的使命是守望社会正义,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性与社会建设性。客观地说,绝大多数的年轻编采人员都有一定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还是尽职尽责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所供职的媒体,常年奔波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许多年轻的编采人员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危险,主动地记录、揭露、反映时代的真实情况。一些年轻的编采人员还立功受奖,成为在媒体内外受到广泛赞誉和尊敬的人。   然而,在新闻媒体这个理应相对公正、公平的领域里,也确实存在着分配不公、年轻编采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负面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物质回报上去。   在工作中,一些年轻的编采人员忘记了记者代表着社会的理性与良知,公众相信新闻的前提是相信记者的人格,相信记者会告诉他们一个客观、真实、完整的事实,却把精力放在拉广告、拉赞助、搞创收上面。在采访中,往往把眼光放在能够吸引眼球甚至能引起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的报道上面,而面对那些揭露、反映社会真实问题的新闻素材,因为怕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承担巨大的风险却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个别人甚至放弃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向同一城市相关媒体的同行出卖新闻线索,同行之间互相交换新闻稿、新闻照片,从网上以及其他城市的媒体上抄袭、甚至凭空编造新闻稿件,出了事就像没事儿一样不辞而别,转投“新东家”。这使得一部分媒体“人才流动”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一部分媒体新闻报道的质量下滑,版面上(节目中)存在着恶俗化、媚俗化倾向,影响了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信力。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而是蕴涵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原因、具有时代特征的体制原因、以及自身修养素质等人格因素。如果简单地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之于年轻编采人员的物质回报菲薄,是不公正、不客观并失之浅薄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教育的约束机制的局限性愈发凸显,致使在校大学生不思进取、违背公德、求职时制假、造假、有失诚信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强大的生存竞争、就业压力面前,心存浮躁、急功近利也就不足怪了。   据东北一主流媒体主管人事的副主编郝某介绍,现在大学毕业生普遍事业心不强,将媒体作为一种崇高事业来对待的非常少,大部分人只是把记者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他们写稿时往往不是稿件本身的质量,而是这篇稿能打多少分(能评第几等),能挣多少钱。   然而无论如何,新闻记者的道德品质、职业素质还是弥足珍贵的,即使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也染不得半点“铜臭”。反映在一部分年轻编采人员身上的“新闻寻租”现象,或者职业生涯中的过分趋利行为,有思想品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还在于这部分记者头脑中狭隘的“打工仔意识”。许多记者片面地把总编辑视为“老板”,把自己视为所供职媒体的 “打工仔”,记者只不过是打工挣钱的“白领职业”,自己所供职的媒体不过是打工挣钱的“平台”。事实上,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媒体,“打工”与“工作”在内涵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记者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则是一把重要的标尺。   年轻编采人员对所供职的媒体缺乏归属感、忠诚感这种现实局面,与媒体所面临的市场化、商业化进程有很大关系。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盲目做大,个别媒体甚至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使新闻记者这个神圣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由过去的正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以上,下降为电大、中专、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个别媒体甚至不经过考试、考核等相对公正的方式招录新人,而是采取“暗箱操作”的方式吸收一些低素质的人进入媒体,使得媒体新闻记者的整体素质大幅度降低,进而使得办报(节目)质量产生滑坡。   还有一些媒体,为了节约成本不注重对年轻编采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而是“剜到篮子里就是菜”,不经过任何必要的培训就上岗,招进来就充实到编采一线工作。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媒体不与这些年轻编采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实行“零工资”、“以稿(节目)定薪”等简单化的管理手段,一些年轻记者在媒体的强权面前,不敢依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年轻记者生活在没有劳动保障、没有固定月薪的工作环境中,而这种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