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倾诉版“瓶颈之阻”与求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倾诉版“瓶颈之阻”与求解

倾诉版“瓶颈之阻”与求解   1999年,女记者安顿推出的《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甫一问世,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种震动不仅仅是在文坛,更是延伸到了大众群体的各个阶层。安顿作品独特的风格和对隐秘情感的勇敢披露风靡全国,口述实录这种文体迅速流行开来,电视台、电台、报纸等纷纷开办了各类真情告白、披露、倾诉类的栏目,一时间似乎全国人民都一改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民族特性,争着向大众揭开自己的秘密或者创伤,在众人复杂的眼光中舔舐自己的伤口。   确实,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激烈碰撞,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被打乱,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个人。人都需要倾诉,需要有个发泄的渠道,而情感倾诉节目的应运而生,着实解决了不少人的感情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铺天盖地的倾诉热潮中,纸质传媒中的都市类报纸几乎都开设了倾诉类栏目或版面。这些文章拉近了报纸和受众的距离,并且对报纸的发行量上升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但数年之后,不少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不得不面对读者群流失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即使坚守的读者也开始对倾诉类的文章出现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不少人再读此类文章时,都是一翻而过,再没有了最初的激情和关注。   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情感倾诉类文章已经停滞在平台期,形成了瓶颈之阻。这样的局面,记者编辑困惑,读者也在问,大家都开始认真审视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前倾诉类文章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一、选材有局限性,多为男女之情或家庭纷争,而且故事情节雷同。爱情、亲情本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而且当前因为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家庭和感情出现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种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对爱情的忠贞坚守、不懈追求这种真挚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社会风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在爱情迷宫中困惑游移,甚至是挫折失败的经历,也可以使其他受众获得启迪。但凡事都有个度,过则有泛滥之嫌。展开报纸,大量婚外恋、一夜情、三角恋甚至是四角恋的题材???斥整个版面,在倾诉恩恩怨怨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故事情节:一见钟情、草率同居、短暂甜蜜、相互厌倦、频繁争吵、抛弃对方,然后被抛弃者满腹仇怨,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文章倒了不少人的胃口。   有些都市类报纸办倾诉类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此为噱头扩大发行量,在这样的宗旨下,自然是一味追求媚俗,满足猎奇欲望,或者追求低级趣味,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殊不知,长此以往,无异于自掘坟墓,因为,人心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在猎奇的盛宴之后,大众的口味终会倒掉。   好在现在有很多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题材进行拓展。如在《大河报》的都市倾诉版,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警嫂的肺腑之言,有对父母恩情的感激,有对孩子教育的经验之谈,还有对生活中患难之交、师生情谊等美好感情的记录,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二、片面追求故事性,丧失道德底线。当前的倾诉类文章中,尤其是涉及婚姻和爱情生活的文章,透过满腹幽怨的文字,我们尽可以看到对于一夜情、盲目网恋而受害一方的无原则同情,对于插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的理解甚至是支持,这对当前社会道德环境的净化和提高无疑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是对所有的情感受害者要一棍子打死,而且不可否认,当前民众已经在无奈中逐渐接受了不少人尤其是青年人这种背离了传统道德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但这并不能成为作为媒体无原则、无道德底线的理由。作为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报纸更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和精神操守,对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还是要给予抨击和鞭挞,而不应该毫无原则地加以渲染和放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在媒体的无形影响下,更多的青年人开始效仿这些倾诉者,逃避自己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所以,倾诉栏目要追求故事性,但不能把故事性作为唯一的目标,甚至不是决定性的标准,如果故事有社会负面影响,对读者会产生误导,再好看再有刺激性,也要一律摒除。   三、点评无特色,分量太轻。重倾诉,轻点评,是当前各个平面媒体的通病。常常是一大版的倾诉文章,而记者点评常常是少则百八十字,多则二三百字,草草应付了事。而且点评多是采访记者和组版编辑的应景之作,不痛不痒,无新意,无诚意,让人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想想也不奇怪,不少记者非常年轻,人生阅历尚浅,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尚欠缺,要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情感纠纷做出精确点评和指导,谈何容易!   其实点评可以说是整个倾诉版面非常重要的一块,做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做得差犹如狗尾续貂多此一举。因为通过点评可以让人看到编辑记者甚至是报纸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对有相似经历者的指导作用更是难以估量。不可否认,一份报纸的读者成千上万,但他们的素质是良莠不齐的,素质高的人,从故事中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