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只有和文化融合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只有和文化融合教育才是真正教育
前言:创建于1908年的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从最初的“私立胡氏初等小学堂”,到解放初期的“城厢第二小学”,再到今天皖东南地区的区域性名校。
新时期,在社会转型期l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形势,如何引领学校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洪明祥――这位新时期的实验小学引领者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中国教师:绩溪县实验小学是皖东南地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区域性名校。我们印象中的名校,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精神,有自己引以为豪的先辈,有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后来者。而名校的这些传统和改革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使学校在学生培养、知识传播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所有这一切,便是名校的精神内涵。经过百年文化积淀的绩溪县实验小学,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洪明祥:要说我们绩溪实验小学的精神内涵,我想,首先应该谈到绩溪,以及徽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这是我们学校的文化土壤。
我们绩溪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山高林深,峰回路转,古道盘错。至今,闻名遐迩的徽杭古道上还承载着历史的足迹: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从古道上往返,求学赶考,建功立业;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便是从这里走出了山城,从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皖东南山区特有的自然、人文底蕴,孕育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剧、徽菜……无不显现出徽州文化的博大和深邃。这里历来文风昌盛、教育发达。自宋朝至清朝间,徽州共建有书院、精舍等二百六十多所:康熙时多达五十多所。私塾更是林立,“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便是对当时徽州教育、文化的真实写照。厚重的徽州文化孕育出徽州一代代文化名人,这里曾涌现出了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朱升、江永、戴震、俞正燮、王茂荫、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我们教育承载之所在。这为绩溪实小提供了丰厚的人文背景。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正是承载着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学校才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成为了皖南山区的一所名校。名校本身是一个有历史跨度的概念。在绩溪实小生成、发展的100年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升。
绩溪实小创办于1908年。从“私立胡氏初等小学堂”立校时的两名教师,22名学生,到解放初期更名“城厢第二小学”时的8名教师,201名学生,再发展到现在的109名教职员工,56名退休教师,36个班级,2160名学生,占地1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历经世纪沧桑,薪火相传,弦歌振越。
在这承前启后的100年里,绩溪实小的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历经磨砺,在徽州地域文化的感染下,逐渐形成了“健体、崇美、厚德、博学”的精神。这是我们实小百年文化的浓缩,也是支撑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教师:您的讲解很精彩!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我明晰了徽州厚重的文化,了解了学校昔日的风采。今天,作为新时期绩溪实小的引领者,您将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这段历史?
洪明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昨天已成为过去,历史的回声却还在耳边回荡。今天,历史的年轮虽然已经步入了新时期,但是,我们学校的发展决不能隔断历史的文脉。历史割断了,学校的文化就消失了。
我们学校在创办最初,就承载着弘扬“尊师重教”“崇文重儒”的绩溪传统的教育使命。百年来,我们都是围绕这样的传统,推广现代文化,培养有用人才。我们地处皖东南山区,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里的人们都坚信“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从古到今,老百姓都将读书看作是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所以,这里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源于这种传统,我们的老师一直也非常敬业,并且善于把徽州的文化融入到教育中来。同时,还善于在教学中不断引入国内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比如,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文化传播活动盛行。我们伏岭村人1923年创办了“同文小学”,是根据清政府创办“同文馆”翻译西方文化,传播现代科学而定名“同文”,寓意是“崇尚科学,学贯中西”。还有,20世纪30年代,我们这里还倡导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对当时教育的影响很大。那时候学校里开商店,开店干什么?因为我们是徽商的发源地,所以我们就培养学生经商。那么学生到商店里去具体又干什么呢?去进货、卖东西、打算盘、算账……那时候,这商店运营的一个流程,都要让学生去实习―下,并且这是学生小学毕业的基本条件。这样就把学生的实践活动、生活技能,以及地方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今天,在传承这种历史文脉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时代烙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