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浩 进退“贺岁”背后
宁浩 进退“贺岁”背后
岁末年初,几乎已成为华人地区一种新年习俗的贺岁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三个葛优”让人们应接不暇的同时,曾经那些经典贺岁片中的经典语录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并快乐着。
“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呀”、“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的后花园”、“光张嘴巴不出声有没有,假唱有没有,早就跟你们讲了要和客户同喜同悲,可不可以专业一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正是出自于2009年的贺岁片《疯狂的赛车》。
该片是青年导演宁浩与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继2006年推出风靡全国的《疯狂的石头》之后再次合作的作品,公映后在同期贺岁片中脱颖而出,票房突破一亿元人民币,宁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飚进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对于某些贺岁片一上映就一片口水声,宁浩直指病根:“很多喜剧为什么你明明笑,笑过之后却仍觉得不满意?就是因为娱乐的背后没有故事,寓教于乐,只‘于乐’了,没有‘寓教’。”
年年看贺岁,年年骂不停
自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内地贺岁片开始有了属于它自己的生命与灵性,而这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成功也使得贺岁片市场异常活跃,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多年过去了,尽管很多观众“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但是贺岁片市场却越来越红火。
宁浩称,“大家都认为贺岁档是有票房的时期,是一个吉利的档期,所以很多人都想通过这个时间段推出自己的作品。但是片子太多,市场空间也随之变小,加上现在大家又都特别注重宣传,这样就使得贺岁档期比较火爆。其实,贺岁片不只中国有,欧美国家也不乏‘贺岁’形式的电影,像美国,也有许多在圣诞节期间上映的主打温情招牌的生活类影片,很受欢迎。”
宁浩觉得,贺岁片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基调。“贺岁电影应该是大餐后的一道甜点,是带给观众愉悦享受的体验??”
2003年6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的宁浩,于2006年,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扶植下,拍摄了喜剧片《疯狂的石头》,获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之一。紧接着,2007年,宁浩继续喜剧题材,拍摄了《疯狂的赛车》,并作为2009年春节档影片放映。
这部贺岁片走的是盖伊里奇犯罪电影的情节路线,在一个核心动机的牵引下,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事件以不可逆转地态势走向疯狂。100分钟高潮迭起的电影,没有给观众任何喘息和走神的机会,一旦进入了影片设定的叙事轨道,就和剧中人一样被扔进了命运的搅拌机中,几条故事线索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向前发展,层出不穷的笑料几乎让人疯狂。有观众直言,“看中国电影,这是我最high的一次。”
更有影评人称,“宁浩在《疯狂的石头》里对这种情节模式的再创造已经很成熟了,到了《疯狂的赛车》,他终于实现了对于这一叙事风格的全面超越。” “看《疯狂的赛车》,你会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喜剧电影。”
比起《画皮》、《梅兰芳》、《非诚勿扰》、《赤壁》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电影来说,《疯狂的赛车》可以说是十足的草根。谈起这部贺岁片,宁浩称,该片主人公是一位曾与金牌只差0.01秒的自行车车手,因此,他觉得“银牌车手”这个名字更贴近影片主题。他强调,“《疯狂的赛车》既不是《疯狂的石头》续集,也不属于某个系列。每部作品都是一个新起点,我不想凭借所谓的‘疯狂’来炒作。”
应该说,《疯狂的赛车》对于宁浩的意义在于这说明当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将他的多线程疯狂叙事的喜剧风格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然而,《疯狂的赛车》更大的意义在于对一直处在亚健康发展状态的中国电影的启示性作用,在现有的市场规模和资金运作模式下,该片无疑做出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
拍摄“观众电影”首选喜剧
2005年以前,如果提到宁浩,人们一定会问:“宁浩是谁?”如今,不知道宁浩的人一定会被反问:“你是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几年前宁浩“横空出世”改写中国电影的格局。这位1977年出生在太原钢铁工人家庭,曾做过自行车装配工、音乐人、舞台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平面摄影师、摄像师的“70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界最被看好的导演”,用近乎疯狂的方式玩转了市场――29岁那年,《疯狂的石头》投入300万,票房3000万;32岁那年,《疯狂的赛车》投入1000万,票房过亿。
谈及票房,宁浩却显得非常平淡,“上亿了又怎么样,不上亿又怎么样?我从来不刻意去想票房这件事。我的想法就是要拍一些有点意思的,大家比较喜欢的电影。”
然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