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   摘要: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有关工程实例谈谈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在系统形式选择、设计雨水量确定、溢流设施设置以及与建筑专业配合等方面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建筑雨水排水、87型雨水斗、虹吸式排水   Abstract: the rainwater drainage system building water supp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and now with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example about building the rain water system design in the system of choice, design the rain water form is sure, overflow facilities set and building professional aspects and wit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Keywords: building the rain water drainage, type 87 rainwater drainage measures, siphon type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由于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组成相对简单,长期以来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各地极端天气情况不断发生,暴雨频繁。各类建筑由于原有雨水系统排水不畅造成漏水、倒灌等事故时有发生。现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谈谈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系统形式选择:屋面雨水排水系统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排水形式:半压力流系统(如65型、87(79)型系列雨水斗排水)、压力流系统(即通常所说的虹吸式排水)以及重力流排水系统(自由堰流排水)。各系统的主要特点见下表:          近年来随着各类会展中心、博物馆、体育馆、机场、火车站等大体量建筑的增多,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应用越来越多。似乎给人造成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虹吸式雨水系统要比传统的87型雨水斗系统安全。从上表可以看出, 87型雨水斗系统是预留有排除超设计流量雨水的,而虹吸式雨水系统由于是满管流设计,超设计流量雨水则只能依赖溢流设施来排除。以口径DN100,87型钢制雨水斗为例,设计一般采用的泄流量为12L/s,此数据为斗前水深65mm时的泄流量。实际运行中随着斗前水深的加深,其最大泄流能力可达35L/s。因此留有相当大的超设计流量排水能力。    浙江某中型火车站站房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其汇水面积约9000m2。根据建筑柱网布置设计??用35根DN100单立管87型雨水斗排水系统。2009年工程雨水系统刚刚施工完毕就迎来了罕见的强台风“莫拉克”,此时的瞬时暴雨强度远超出了设计值。但根据施工人员现场反馈,系统排水能力没有任何问题,屋面雨水在短时间内就被及时排出。没有产生积水及溢流现象。可见87型雨水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还是相当可靠的。   3.设计降雨量的确定:    设计雨水流量公式形式比较简单:qy=qiΨFw/1000。但却是建筑雨水排水系统中最重要的设计参数。其计算值的对错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暴雨强度的计算: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qi=167A(1+clgP)/(t+b)n。    根据新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中的有关条文规定,对建筑屋面而言降雨历时t=5min。暴雨重现期P,一般性建筑屋面取2~5年,重要公共建筑屋面≥10年。其中,降雨历时是指汇水面积最远点地表径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屋面采用5min降雨历时是因为暴雨强度公式推导过程中所采用的实测资料的最小时段为5mim。也就是说对于小于5min的降雨历时,此公式将不再能适用。实际上,根据资料【1】及有关工程实践,对某些坡度较大的屋面会出现降雨历时小于5min的情况。此时,实际降雨的暴雨强度将大于设计值。这也是新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增加当采用天沟集水,且沟檐溢水会流入室内时,降雨强度应乘以1.5系数的原因之一。    某西北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约80000m2,其中E展厅屋面汇水面积约13000m2,屋面为桁架钢结构压型钢板屋面。屋面呈U形,两侧高,中间低。坡度8.55%。其檐沟大样如下图:      设计重现期采用50年,选用9只DN100虹吸雨水斗。2009年7月该市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屋面发生大面积漏水事故。事后总结,除了屋面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