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视新闻评论“细节”魅力
电视新闻评论“细节”魅力
有“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称的密斯?凡?德罗在谈到成功原因时,只用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密斯?凡?德罗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为一件好作品。简言之,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魔鬼在细节”,一件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作品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是细节?对于电视来说,细节指的是在新闻现场中记者抓拍到的那些富有新闻价值、反映人物特有动作的神态、语言、心境以及提示人与事物之间某种微妙关系的一组组景别。那么,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细节的价值有多大呢?细节能不能产生特殊的评论效果呢?有人认为,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发言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受众对事物的选择性理解,不同的人会对相同的事实作出不同的解读,这就需要观点鲜明的评论来点化,电视新闻评论重在“评论”而不在“细节”,细节无法起到“评论”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许多新闻评论类节目不重视故事化,不注意细节的刻画,习惯于“呆板的画面+生硬的解说+咄咄逼人的评论”的程式,荧屏上类似的节目并非鲜见。事实上,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细节不但可以为评论增色,达到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而且可以起到没有“评论”的评论作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圆绿色梦》节目中,当徐志民老人得知自己种下的林子被人毁坏后,执意要到现场去――
(解说)老汉终于坐不住了,一再要求再次回到园子塔拉看一看,看看他种下的树,我们也再次随他前往这个位于内蒙古库不齐沙漠北部边缘的小村。
(记者)大爷,园子塔拉到了。
(徐志民)园子塔拉到了。
此时,编导没有再用解说词去描绘林子被毁的惨象,也没有用评论式的语言去谴责毁林者的恶劣行径,而是出现了这样一个撼动人心的细节:82岁高龄的徐志民老人蹲在有“树王”之称的树桩前,树桩被火燎过,黑黝黝的,他用颤抖的手握着烟袋杆,拂去树桩上的沙土,凝视着惨遭沙火蹂躏的年轮,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微微颤动,眼角挂着浑浊的泪水,轻轻地??了一口气:
(徐志民)这块园子算是丢了!唉,太甚了,败家货,没有人做主了吗?
这一组画面,长度不过十几秒钟,但它所传达的所有表情符号,都深深地留在观众心里,经久难忘。人们看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内心深处发出“评论”!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来说,此处无声胜有声,没有“评论”胜“评论”!
可见,电视评论中细节具有特殊的魅力。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忘记了评论内容、情节,甚至标题,然而精彩的细节却能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无法抹去。我想,在电视评论节目中,细节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视细节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深化新闻评论的主题,使新闻评论“立”起来。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评论是伴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闻体裁。同报纸、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社论、评论一样,它需要发表自己的立场、观点和主张,需要通过大量的“论据”,使评论“立”起来。然而,电视新闻评论毕竟不同于平面媒体评论,它需要用镜头语言来表现。这样一来,细节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运用得当则会起到揭示事物、事件本质的作用。
第二,电视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放大”,进而显示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新闻评论“活”起来。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尤其是电视镜头的“放大”功能更为明显。比如我们平时说话时眼睛往别处瞥一下,并不明显,可是如果是电视上谈话时的特写镜头,这个“小动作”会特别突出,这就是“放大”作用。而这种“放大”作用,恰恰正是“细节”展现“魅力”的地方!1994年,一些地方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收购棉花,《焦点访谈》的记者前去采访。由于非法收购棉花的加工点知道了记者要去的消息,便把棉花藏了起来,加工棉花的机器也都打扫干净了,连人都躲藏了起来。记者进到厂区,找到了办公室,虽然不见人影,却看到一杯茶水还冒着热气,显然喝茶的人刚刚离去,于是摄像的镜头推到了茶杯上,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告诉了观众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丰富信息。当时碰巧还有一些女工没来得及走,记者发现了一个女工头发上还有棉絮,于是上前询问,女工答道“玩来了”,似乎非法收购、加工棉花和她没有任何苯系。这时,摄像的镜头稳稳地推到了她头上的棉絮,观众从画面中就可判断出她就是刚刚还在加工棉花的女工。人们看到这里,不仅会产生一种“真逗”的感觉。它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也正是这些细节,形成了新闻评论的“兴奋点”,使节目的主题“活”了起来。
第三,电视细节能够起到强化主题以及增强观众对主题的理解的作用,使新闻评论“深”起来;就电视新闻评论而言,好的细节和巧妙地运用新闻细节是新闻评论“深”起来的重要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