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新闻报道中三种意识
社会新闻报道中三种意识
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新闻,记者往往面临新闻源不固定、突发性强、采访难度大、时间紧等压力,很容易在细节处理上粗枝大叶、不求精细,也容易进行简单化、弱化处理。因此,在强调社会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大局、平等、服务等意识的同时,笔者认为还要加强其求证意识、换位意识和延伸意识。
真假新闻源VS“求证意识”
跑社会新闻口子的记者,除了突发的新闻事件外,一般都有自己的“新闻线人”,一方提供信息、获取报酬,一方采写新闻、挣取工分,可谓各得其所。但记者在处理线人所提供的信息、尤其是文字信息时,难免有草率对待、出现失真的情况。此时,特别需要对信息进行一番亲自调查甄别,避免不实新闻的出炉。
案例举证:
去年11月29日,一则“高校武术系学生因为一点小小摩擦踢死人”的消息见诸成都主要报端。《华西都市报》(简称《华西》)与《成都商报》(简称《商报》)所述细节差异颇大。
《华西》的《两脚踢死同学一“眼”网住凶手》一文称:……成都某高校武术系学生刘延宾和刘榜元,在骑行电动车时与同学发生擦剐,双方矛盾升级。“二刘”竟飞起两脚,将同学严波活活踢死……据介绍,坐电动车的两名男子,分别是刘延宾和刘榜元,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名叫严波……经审讯,刘延宾及刘榜元均为附近某高校武术系的学生,他们对伤害同学严波一事供认不讳……
《商报》的《踢毙路人 两武夫哭得一塌糊涂》一文:……武侯警方立刻组织专案组赶赴现场勘查。经查,死者为23岁的南充籍男子严波;死者严波的姐姐、姐夫同在成都打工,他们昨日赶到了武侯公安分局。面对弟弟的死讯,两人失声痛哭。据了解,他们都来自南充的乡下,家里十分贫苦,几年前来到成都打拼,希望能有所作为,谁知竟遭遇意外……据悉,严波当日下午是从租住的青羊小区赶往一环路南二段某娱乐场所上班。其同事惋惜地称,严波与人和善,朋友很多,待人接物都受人称赞,最近刚刚提升为一个部门的主管,工作努力。
两者矛盾之处很明显:前者认定死者是凶手同学,而且点出其名叫“严波”;后者说死者???南充籍打工仔,还刚被提升为部门主管。究竟是哪家报纸出了问题?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推断:其一,从文末的署名看,《华西》在本报记者前面有“石亿”署名,表明这篇报道的原材料由叫石亿的消息源提供;《商报》只有本报记者的署名,说明新闻素材来自记者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常理,同一篇报道出现这样的反差,问题一般会出在这个叫石亿的消息源上。其二,从消息主体看,《华西》在交代死者的身份的时候,除了一个“据介绍”以外,并没有写明信息的出处,也没有其他相关人士的采访,整个报道缺乏说服力。相反,《商报》对死者姐姐、姐夫、生前同事及凶手所在的学校进行采访,报道有头有尾、有理有据。据此,我们可以基本得出:《华西》记者对消息源提供的材料没有质疑,没有求证,只是按照“传统套路”稍作修改便提交编辑;《商报》记者在获取线索的情况下,通过对现场采访,传达了准确信息。
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在报业遭到网络等新媒体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状况大不如前的今天,报纸更要在乎事实的真实和准确无误。报纸记者尤其需要增强自身的求证意识。如果时常像本文所举的报道那样,在同一篇报道中两家报纸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其结果就不只是记者扣分或罚款,而是要影响到报社本身的公信力甚至整个报界的声誉。
“冷血标题”VS“换位意识”
换位意识,就是变换自己所处的位置、环境、时间、条件等,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问题或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别人的问题。当前,都市类报纸的标题制都在强调“浓眉大眼”、“厚题薄文”,这是报纸的拿手好戏。但是我们要警惕标题制作上的一个异化现象――“冷血标题”。其背后,编辑的态度是冷漠、旁观、嘲弄或刻意煽情,是“换位意识”的缺失。
案例举证:
《华西》去年11月21日成都版头条《浑身浇柴油、“火爆”讨工钱》的标题中,“火爆”字眼确实惹眼,小标题上还赫然写着“马上结清工钱、自焚闹剧收场”。如非走投无路,谁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上演如此“闹剧”?!说这样的行为“火爆”,是“闹剧”,编辑在制作标题时是否应当考虑一下弱势群体的感受呢? 当月29日的成都版头条《钢筋穿头 医生请来119挥剪》一文,4个小标题分别为:“嗤!跌下平台钢筋穿头”,“嘣!119液压剪夹断钢筋”,“咝!屏住呼吸取出钢筋”,“吁!钢筋幸未伤及脑干”。标题倒是工整、对仗了,但面对如此惨状,编辑记者却配上“嗤!”、“嘣!”一类的词语来增加所谓的现场感,着实让读者感觉不舒服。
编辑记者需要一点“换位意识”,多站在弱者、受害者的立场。在文章和标题出炉的时候,如果你是当事人,如果你和当事人有亲缘关系,那么,此种标题是不是能够恰当反应当事人的心情,是不是会让当事人受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视广告中动漫应用.doc
- 电视广告中影视特效技术.doc
- 电视广告中性别形象多元化.doc
- 电视广告中家庭情感运用.doc
- 电视广告品牌塑造需依托节目质量.doc
- 电视广告审美诉求艺术表达模式.doc
- 电视广告对儿童成长不良影响.doc
- 电视广告社会审美作用.doc
- 电视广告对青少年成长影响.doc
- 电视广告编排艺术思考.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