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历史与现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水北调历史与现实

南水北调历史与现实   南水北调是解决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的战略措施,是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需要南水北调?   水并非为人类而存在,但人不能离开水而生存。   为了更好地使用水、分配水,人类自古以来就倾尽了自己的智慧,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创造。   “条条大路通罗马”已是一句国人熟悉的西谚。其实,在古罗马帝国,除了四通八达的公路,还有一项不能忽视的伟大工程,那就是遍布帝国的引水渠。   为了解决城市的生活用水问题,公元前312年,罗马城兴修了第一条地下引水渠,开创了人工引水入城的先例。公元前114年,罗马第一条地上引水渠兴修成功,高大的引水渠将清清的山泉凌空经由山岭、河流及田野,最后引入罗马城内。随着工程技术的提高,还出现了高达四五十米的双层甚至三层高架引水渠。输水道除常规渠道外,许多地方还采用了虹吸管、隧洞和连拱支撑的石质渡槽。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欧洲的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引水渠遗址,它们已经成为令当地民众自豪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古罗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工程建筑水平,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值得铭记的贡献。   当你在华北平原上,看到一条条宛如高速铁路、气势如虹的高架渡槽时,你会不由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中国版的古罗马引水渠,正在半个中国的跨度范围内热火朝天地蔓延生长。这便是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并称“世纪工程”的南水北调。它沟通起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投资数千亿,参与建设的人员超百万,它酝酿了50年,建设周期将超过20年,是一项规模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   而这一工程的历史背景,便是中国人与中国水,几千年来的爱恨纠葛。   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到千里黄河大堤、密如蛛网的江南渠道,再到如今的三峡大坝、南水北调,中国人对水的利用和改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出新的形式。这是一个关于水的梦想的古老故事,它已经延续了五千年,而且还要继续延续下去。   那么,中国的水情,究竟如何???们为什么需要南水北调?   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若你坐上和谐号列车,沿着京广线一路呼啸北上,跨过一条条河流的时候,你很容易就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南方的河流水量丰沛,河网交织密布,不乏大江大河;越往北行,河里的水越少,许多河道都已经成了灌木丛和树林的天下,只剩下那些依旧宽阔的河床,还在向人们昭示着它们当年的丰姿。   越往北,越缺水。中国的“水情”,就是如此直观地袒露在我们眼前。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28%,中国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年平均缺水400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河北省的面积。联合国编制的13个贫水国家名单,中国赫然在列。   中国缺水,华北尤其严重。黄河、淮河和海河,是华北的三条主要河流,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华北缺水,又以京津地区为甚。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全国的1/7,还不如处于中东沙漠地区的以色列。   北京,这古老的都城,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巨大都会,水资源的年人均占有量却不足300立方米,是中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按世界标准,北京属于极端严重缺水地带!而2010年,北京全市用水量就达到35.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5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滇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悲壮诗句,但就是这条曾经渡了荆轲的易水,如今却只剩一条长满荒草的干枯河床供人凭吊。   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地的枯竭、用水量的不断攀升,使得华北的许多大小河流,都早已流干了眼泪。   唯一一条发源于北京市的温榆河及其100多条支流,现在只有4条有水,而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也已经断流30多年!位于北京市西北的密云水库,是京城目前唯一还能起到供水作用的水库,但在其43亿多立方米的“胸怀”里,只有10亿立方米的水,蓄水量还不到库容的1/4。   河流干涸了,就开采地下水。但因为超量开采地下水,北京周围已形成了2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这种地质现象会导致地面沉降,近年来,北京市区偶尔出现的地面塌陷现象,已经在警示人们情况的危急。邻近北京的另一个北方大都市,天津,市区地面就因过度开采地下水下沉了3米,并且还因此受到海水倒灌、诱发地震的严峻威胁!   可以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都早已处于史无前例的严重“水危机”之中,能用到的办法都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本地区的水情。计划每年向北京调水12亿立方米的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京津主政者“挽狂澜于既倒”的期盼。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王浩认为:南水北调是解决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的战略措施,是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俯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