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列宁灵魂和安娜悲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列宁灵魂和安娜悲剧

卡列宁灵魂和安娜悲剧   小弟:   你好!来信已经收到。你们对正在播映的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展开了争论,这是很自然的。一部世界名著及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人们在欣赏时,又总是带着各自的生活感受,并受着认识和欣赏水平等的限制,有不同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   《安娜·卡列尼娜》创作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俄国正经历着一个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急剧变革的时代。这使世界观本来就充满矛盾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思想和创作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创作这部作品历时5年(1873—1877),一再改变构思,把原先“带有‘私生活’性质”的故事,改为艺术地表现当时俄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提出并努力探索经济、政治、家庭、道德……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托尔斯泰的三大名著中,《安娜·卡列尼娜》是唯一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的,这不仅表明托尔斯泰对安娜命运的社会意义的重视和强调,也使我们看到这部作品在他从《战争与和平》通向《复活》的转折性作用,这就是从贵族和地主的立场转向俄国人民。正因为如此,《安娜·卡列尼娜》一出现,就截然有别于当时充斥俄国文坛的那些家庭—教诲意义的小说,得到了广泛的注意和好评。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当即撰文,认为在这部作品中,“所有我们俄国现有的一切政治的和社会的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了”。德国著名作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作者托马斯·曼赞扬它是“全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社会小说”。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其基本情节是忠实于原著的,但对原著主要精神的表现,却不够突出鲜明,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寸,也有不够准确之处。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价这幅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社会生活的画卷,就应该立足于阅读和研究原著,了解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就不是一封短信所能企及的。   但是,对你提到的一个问题,我愿意谈点看法。你说,有的同学比较同情卡列宁,认为他是无辜的受害者,安娜应对家庭生活的破裂负全部责任。怎样认识卡列宁其人以及他和安娜的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尽管不??代替全面去理解作品的主旨(作品中还有一条描写列文和吉提的关系的重要线索),但确实是通往作品主旨的一条重要渠道。弄不清卡列宁的面目,就不可能正确评价安娜,也就很难理解作品所具有的伟大的社会意义。   那么,卡列宁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有趣的是,他的名字也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他。这是托尔斯泰从希腊词汇“KAPEHOM”音译过来的,意思是头脑。卡列宁具有一个精密计算自己功名前程的“头脑”,是一个从头到脚自命不凡而又冥顽不灵的沙俄官僚的化身。大学一毕业,他就马上“完全沉迷于功名野心”,他使自己的全部心力、意念和愿望都服务于官场衙门,成天“沉湎于与生活相敌对的事务之中”。电视连续剧通过卡列宁多次到部里开会而和安娜分别、很少和家人在一起吃饭等来着意刻划这一点。安娜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名心,成功的欲望—这就是他灵魂中所有的唯一的东西”。卡列宁的这种灵魂,使得他完全离开了人类的正常情感,同时,也成为他在处理家庭生活时的唯一尺度。   对卡列宁来说,家庭生活—妻子和孩子,只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关系,而理解他们,爱他们,他不仅从未想到过,而且反而认为是“有害的、危险的”。他和安娜的相识乃至结合,本来就不是爱情的产物。那时,他在外省担任省长。安娜的姑妈、这个省有名的贵族小姐把他和安娜撮合在一起,使他面临着难堪的选择:不是提出求婚就是离开这个城市。他不愿意为了这而牺牲前程,就向安娜提出求婚。面对这桩由姑妈“一手操纵”的婚姻,面对这个比她大20岁,无论志向、性格还是兴趣都毫不相同的官僚,安娜不是没有犹豫过。但她听从了这样的劝告:“忍耐—就能相爱”,便应允了。等到安娜意识到她犯下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时,已经太晚了,他们同床异梦,毫无感情地度过了8年的夫妻生活。安娜曾这样愤怒地回击那些为卡列宁辩护的人:“他们说他富有宗教心,道德高尚,正直,聪明;但是他们没有看见我所看到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是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我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到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女人……”我想,你一定不会忘记卡列宁在彼得堡车站迎接安娜的场面吧。在寒冷、喧闹、飘散着烟雾的站台上,卡列宁显得那样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活象一个被外交礼仪操纵的木偶,在他身上,人们丝毫也感觉不到夫妻重逢时应有的亲昵和欣喜,甚至看不到渥伦斯基的出现和铁路职员的惨死在他冷漠的脸上激起的反应。他把安娜送上马车,匆匆赶回官场去了。而安娜呢?踡缩在马车角落里,为了铁路职员的悲惨命运而浑身颤抖,一言不发,和卡列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使安娜最难以忍受的,是卡列宁时时刻刻、处心积虑地要把安娜纳入他所习惯并奉为神圣不可更改的常轨之中,这就是以维持外表的体面为准则的上流社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