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49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VIP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49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49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49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答案 D 解析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之前儒家思想观念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时间并不久远,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内容比较庞杂,很多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要删改部分内容,故D项正确。 2.[2017·浙江十二校联考]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像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 A.屈原 B.李白 C.柳永 D.关汉卿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真理的追求者”可知主人翁“忧国忧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故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李白是豪放派诗人,排除B项;柳永是豪放派词人,排除C项;关汉卿是元代戏剧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3.[2017·湖南六校联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 犹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 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 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  ) A.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 B.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 C.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 D.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 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可知,元杂剧反映了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元朝政治黑暗的内容,故B项错误;元杂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现状,而基本没有涉及政治观点,故C项错误;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本题强调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 4.[2017·武汉调研]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答案 B 解析 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材料侧重的是小说的内容,故A项错误;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清官循吏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折射出当时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对现实社会中贪官污吏的不满,故B项正确;小说的出现是市民阶层需求的反映,但材料侧重的是小说的内容,故C项错误;官民价值观念不会趋同,故D项错误。 5.[2017·黑龙江大庆一模]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答案 C 解析 材料“‘狂草’……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体现了草书和楷书在唐代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非否定楷书的规范,故A项错误;唐书完全满足时人的审美需求说法太绝对化,且材料未提及时人的审美标准,故B项错误;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及其流行体现出“尚法”的审美追求,“‘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及其流行体现出“尚情”的唐人审美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代流行的书法与三教的发展状况无关,故D项错误。 6.[2017·江苏期中]“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说明中国画(  ) A.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 B.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 C.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 D.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 答案 D 解析 从“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可知,中国画不仅重视物体的形似,也注重物体的神韵,故D项正确。 7.[2017·山东威海模拟]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逐渐吸收了汉戏、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