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竹器从人大代表竹篮讲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竹器从人大代表竹篮讲起

乡村竹器从人大代表竹篮讲起   在新近有关两会的电视报道中,一位名叫陈飞的农民代表,笑容可掬地全力推广他的乡村竹篮,给人一种非常亲切与淳朴的感觉。   陈飞来自浙江永嘉沙头镇珠岸村,作为人大代表,他已参加了五年的两会。每年参会,他都会带来一些乡村竹篮,在会上分发,提倡大家用竹篮买菜,从而宣传环保理念。这些竹篮做工比较拙朴,款式也很传统,就是农民日常盛放洋芋番薯竹笋的那种。这次来开两会,陈飞准备了3000个乡村竹篮,通过铁路托运到了北京。此外,陈飞带来的一些用竹简编制的公文包,更是吸引了各路记者的眼球。用竹简来做公文包、电脑包,使文化品位和环保理念的结合更加和谐了。前不久,陈飞还将自己制作的50多个乡村竹篮,带到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赠送给了与会的各国代表。   陈飞所推广的乡村竹篮,山里的农民都会做。砍来一株竹子,去除枝条,噼里啪啦???对半劈开,批成薄篾片,选取合适长度,先做篮底,六根篾片相互交叉,起一个六角花,然后从六个方向添加篾片,再一一交合,如此反复,到合适的面积后,用圆篾丝圈起,再交叉,收紧,横着添加一圈圈薄篾片,使之成为一个碗形,然后复添篾片复交叉,到一定高度,再用圆篾丝圈起相连为边,收紧篮口后,以圆篾丝穿入篮口两侧的各两个孔眼,反复缠绕,成为提手。农民上山挖笋,下地挖薯,装菜挑担,使用这种竹篮子非常方便。   南方有的竹篮子很精细,篾片破得细而薄,有的竹篾丝就如棉丝一般,编制也很是讲究,因此,许多竹篮子都是工艺礼品。江南女子总是提着精美的腰形、圆形或元宝形的竹篮子下河洗衣服或是去走亲戚,而这些小小的竹篮子,也充分体现了南方乡村的韵味和价值。   农家自制的竹器   餐具和炊具 南方乡村,竹林连绵,家用器物大都以竹木为原料。将竹筒截开稍加修整,就是孩子摔不破的碗;将竹筒破成细条,削光滑了,就是筷子;将一段一头有节的竹筒,在侧面开个孔,挂在墙上,就是筷筒;将细竹筒一端破开,去掉篾黄,劈成细丝,就是刷锅碗的炊帚;将竹条用篾丝绕起,就成为一个蒸架;将篾丝随便一编,就成了一个笊篱;而选一个两头有节的竹筒,在适当的位置截开,适当的修口,长的一头当罐身,短的一头当罐盖,套进去严丝合缝,用来装食物或茶叶,也很是不错。   畚箕和扫帚 江南农家常用的竹器还有竹畚箕,做竹畚箕的方法是:先用柔软的杉树条弯成U形,两端用绳子套住,使其不变形,将毛竹破开,劈成篾片,畚箕是经常使用的器物,而篾黄(竹子的内层组织)较脆,不耐用,所以必须要用篾青(竹子的青色外皮)。制作时先用粗篾片在U形杉树条的底部交叉编制畚箕的“屁股”,然后再以伸出的篾片为纬,用细篾片绕着U形树条编织,逐渐收口,为了避免畚箕口的篾片脱落,还要将纬篾破开,敲入一头带钩的竹签,最后取一根山间万年藤,插入U形树条的两侧,穿过篾片,拧转环绕,形成畚箕的提手。南方竹畚箕有大有小,小畚箕一般用于挖土,也可以在收获时盛提薯块花生蔬菜等物,大畚箕则用于担草担厩肥。如果将竹枝去除叶子,捆成小把,取大拇指粗一米长的竹梢一段,削去竹枝,只在最后一节留出半尺长的竹枝,然后用长篾片一边紧绕,一边逐步添加去了叶的小把竹枝,边添加边收束,再将竹篾末端敲进楔子,敝帚一把就做成,与畚箕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竹笠 竹笠也是江南农家常用的竹器。竹笠可以挡雨遮阳,也可以扇风纳凉。毛竹被破成细篾片,就可做成竹笠,先起一个尖顶,在下面套上模型,依照模型进行编制,逐渐伸展成一个圆形帽檐,最后收边。帽顶和帽檐都有两层,做法一样,做好后先在外层里侧填充上棕片或大箬叶,再安上里层的帽顶帽檐,用篾片固定好,就可以使用了。有些竹笠则直接用篾片编制,以细竹条圈边,但防雨效果稍逊。   制作竹器的匠人   篾匠 南方雨水多,空气水分大,农家收获的谷物容易产生霉变,要经常晾晒。一般情况下,村里都有专门的空地,称为簟场,专门用来晾晒谷物,而要晾晒谷物,大簟必不可少,不过,大多人家自己都做不了大簟,要请专门的篾匠师傅上门来做。篾匠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所需工具不多,几把篾刀,一个牵钻,一个围腰,一根长长的竹尺,就可以随时随地制作器物,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各种工序非常熟稔。与其他竹器相比较,竹簟的制作还是比较粗疏的。制大簟用的篾片很长,是用整棵毛竹破成,挑篾交叉的时候,以竹尺把混乱的篾片理顺溜。竹簟两侧,用麻线修边,两端用长竹片固定。不用时,可以像画轴一样卷起来。除了晾晒谷物,竹簟还有一个用处:在搭建简易临时窝棚时,可以当屋顶,也可以当墙壁。   农家装米麦颗粒的时候,要用米箩(板箩)。米箩对竹篾的要求就高了,制作米箩时,篾匠将两把匕首一样的刀子往木墩上一插,就形成了“剑门”,篾片必须通过“剑门”拉过去,才有一样的宽度,篾片两面,用刮刀细细地刮过,十分光滑,严丝合缝,这样编织出来的板箩不漏米粒麦粒,连面粉都漏不出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