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宣翻译“外国受众为中心”意识
外宣翻译“外国受众为中心”意识
摘 要:2008年以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的国际盛会。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并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随之而来的外宣工作也日益繁重,但过去的外宣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外国读者对外宣翻译的接受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从外宣的概念入手,阐述外宣翻译的宏观策略,特别是译者应增强“外国受众为中心”的意识,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如何运用翻译的技巧,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外宣; 外国受众;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8704
收稿日期:2011-11-24
作者简介:施蒙(1986-),女,江苏海门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口泽、翻译学。
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交流的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国外读者对中国的了解还局限于熊猫、乒乓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表面,或者因为接受一些错误信息而对中国产生误解。中国如果想真正地走出去,就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从外宣的概念入手,阐述外宣翻译的宏观策略,特别是译者应增强“外国受众”的意识,再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如何运用翻译的技巧,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一、外宣的概念
外宣全称为对外宣传,目前国内有几种英语翻译的译本,汤富华在《中国科技翻译》中翻译为foreign propaganda[1]; 张基珮在《上海科技翻译》中译为external publicity[2];另一种翻译为translating for overseas audience,译者为李欣,发表于《上海科技翻译》[3];还有一种类似的翻译 reporting on China for foreign audience,译者张健在“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翻译”一文中提及[4]。从外宣的定义可以看出外宣是一种传播,并且是一种有特殊目的传播。下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外宣重新定义。
根据美国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ewell)提出的“传播五要素”模式,即“传播的主体 who”、“传播的对象whom”、“传播的渠道channel”、“传播的内容 what” 和 “传播的效果 what effect”。我国现阶??的外宣翻译工作可以定义为:我国各级对外宣传部门和对外新闻工作者所从事的,将中文媒体上有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具有国际意义或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或成就,以外国民众以及居住在国外的华人华侨等受众群体所能接受的语言形式翻译出来,并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播发出去,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形象,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5] 。
二、 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译者的翻译观点和综合素质的不同,外宣翻译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词汇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缺少具体语境的直译、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不当等。其问题的根源是把外宣翻译等同于文学翻译,过分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视目标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就像英中了解协会主席、作家兼电影制作人菲利克斯·格林(Felix Green)曾说过的:“从事对外宣传的每一个作者、翻译和编辑,都应该在他的写字台上放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外国人不是中国人。”[6]这句话给正从事或准备从事对外报道和翻译工作的人一个启示:即对外传播的对象是外国人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国内同胞,必须树立“外国受众意识”。
三、外宣翻译的宏观策略—“外国受众为中心”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工作,更是语言之后蕴含的文化意象和内涵的转换工作。外宣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有其强烈的目的性,所以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熟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还要了解外宣的受众和过程,才能正确地选择翻译策略,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即成功传递外宣资料的信息,并使外国人和中国人对同一现象的认识趋同。下文从翻译学和传播学两个视角探讨“外国受众为中心”策略的可行性和外宣翻译的受众是谁及其过程。
(一)翻译学角度
对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文本类型,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家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mark)认为可以分为表达型、信息型或呼唤型[7]。外宣的翻译文本属于呼唤型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思考、感受,并做出反应,语言强调通俗易懂。因此,在翻译这类文本时遵循的是“ 读者第一” 的原则。外宣的核心在于宣传,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之后,更看重读者的反映,是否理解并接受信息。
(二)传播学角度
1.外国受众的内涵。 外国受众简单的说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