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庆油田开发前后生态变迁调查报告
大庆油田开发前后生态变迁调查报告
摘 要:当前,大庆仍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和石化工业基地之一。大庆油田从发现到开发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矿区从先前的一片沼泽湿地草甸变成了今天的石油工业重镇。目前,随着油气资源储备总量的下降,大庆的走向必然成为环境科学关注的重点。未来油气资源彻底枯竭后,如何处置石油开采遗留下来的生态包袱,这是一个足以引发全人类关注的生态问题。为了给今后的生态恢复提供详实可靠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思虑资料,笔者在大庆市及其所属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实地调查。笔者走访了当年参加石油会战的老人,咨询了当前正在执掌着石油开发重任的行政官员和技术人员,还与原住蒙古族牧民的后代一道促膝长谈。他们的记忆和切身感受,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变。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所获资料略加整理,意图反映在开采过程中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具体内容,以便作为日后展开生态恢复的可靠的社会生活资料。
关键词:石油开采;生态变迁;生态恢复
中图分类号:Q9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1-0153-04
调查地点:黑龙江省大庆市及其所属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调查时间:2011年3月22日-4月22日
调查人:王楠
见证人:付同保、王连学、张福伦
调查目的:通过大庆石油开采前后生态变迁的调查,希望找出变迁的原因,为今后的生态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
调查的基本结论:人们在开发过程中的无意识破坏导致了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的变迁。
一、调查缘起
1959年“松基3井”(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开始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被发现。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1],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即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截至2006年底,大庆油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2]。石油的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2011年4月,笔者对大庆市及其所属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活背景下的3种类型人群的口述资料,发现大庆油田开发前后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大庆油田开发前的生态环境
大庆油田位于松嫩平原的中部,隶属于黑龙江省。所在地清初时为蒙古族杜尔伯特旗的游猎地。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3]。
笔者在调查期间,共走访了不同时期、不同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3类人群,他们分别是1960年最先来到大庆开采石油的工人和干部,当时他们到大庆的目的是为了参加“石油大会战”,所以这一批人被称为“老会战”。第二类是大庆油田正式投入开采后,陆续前来工作的工人和干部,他们都被称为“大庆人“。第三类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蒙古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居民,希望通过他们的回忆和见证较全面的把握大庆开采前原生生态系统的状况,再结合当今大庆地区的生态环境现实,展开比较研究。
1955年1月,中央政府将松辽盆地列为主要含油远景区之一,当时的地质研究基本假定这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具有石油开采远景的重点地区之一,并开始进行勘探式钻井。1959年“松基3井”喷油,此前的假设获得了证实。于是,1960年2月20日中央批准正式组建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紧接着4万多名职工、科技人员和转业官兵开始集结大庆,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20世纪50年代的大庆地区,荒无人烟,自然环境恶劣,居住条件困难,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我特地走访了一些“老会战”,他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外乡人到达大庆,下车后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地方太荒凉了。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虽然这句顺口溜调侃的是,当时前来支援大庆石油会战的女性很少,但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一望无际的草滩,苇塘和水泡零星散布其中,诸如兔子和狼等各种野生动物成群结队,栖息于此。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调查中得到例证。
被调查人:付同保,男,78岁,老会战,现已退休。
我是响应《中央决定动员3万名退伍兵给石油部》的指示,于1960年3月28日到的大庆,在大庆石油会战的核心地带萨尔图的火车站下的车,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下,一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