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感染医学幻灯片课件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 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 李建民 第一节 概 论 [概述] 感染——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入侵、滞留与繁殖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外科感染——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手术、创伤、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 二、按病程区分 三、按发生条件分类 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归类 1、非特异性感染(norspecific infection) 化脓性感染/一般性感染: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等。 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可单一存在,可混合。急性→化脓。 2、特异性感染:(speeific infection)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 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梭菌、炭疽杆菌、白色念珠菌。 按病程区分 1、急性:小于3W。大多数非特异性感染。 2、慢性:大于2M。急性→迁延。 3、亚急性:大于3W、小于2M。①急性→迁延。②致病菌毒力不强,但有耐药性。③宿主抵抗力较弱。 按发生条件分类 1、原发感染——伤口直接污染引起。 2、继发感染——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感染。 3、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侵入体内。 4、内源性感染——由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病原体,经空腔脏器如肠道、胆道、肺或阑尾造成感染。 条件性感染(opportumstic infection).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super infection). 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三、人体易感因素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与毒力有关。 毒力——病原体形成毒素或胞外酶的能力以及入侵、穿透和繁殖的能力。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病菌粘附因子(粘附、夹膜/微荚膜抗拒吞噬细胞的作用)。 2、侵入的病菌数量与增值率(伤口内污染细菌数 〉105个 感染)。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3、病菌毒素 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侵蚀 组织; 玻璃质酸酶——分解组织 感染扩散→臭、脓栓、气泡。 外毒素(菌体内产出释放/菌体崩解)——溶 血毒素→破坏细胞; 肠毒素→损害肠粘膜;破伤 风毒素→破坏神经→肌痉挛。 内毒素(G-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激活补体、凝血系统、释放细胞因子→发热、代谢改变、休克、WBC↑/↓。 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1、天然免疫 2、 获得性免疫: 天然免疫 (1)宿主屏障:①完整的皮肤和粘膜。②分泌 的多种抑菌物质。③寄居的正常菌群的阻止作用。 (2)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 固有免疫。 ①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病 原体与异物、清除凋亡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介导 炎症;中性粒细胞→富含溶媒体酶、过氧化物、杀 菌物质→直接吞噬病原体和释放多种毒性物质杀灭 化脓菌。② NK 、吞噬cell →识别多种病原体的共 同成分,吞噬杀伤病原体或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天然免疫 (3)补体:①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 复合物→溶细胞。②补体激活→生成活化片段→趋 化作用,吸引吞噬细胞,并通过调理作用提高吞噬 细胞杀菌能力。③抗体形成后,补体可增强抗体溶 解靶细胞的作用。 (4)、细胞因子: IL-1、IL-2、TNF、IFN、 趋化性细胞因子等→启动抗炎反应、招引更多抗体、 补体和免疫细胞,集中于炎症部位,并激活NK cell ,诱导获得性免疫→抑制和清除细菌。 获得性免疫 感染早期如病原体未被消灭,炎症促使 淋巴细胞聚集,启动特异性免疫发应。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病原体成分被 水解成抗原分子,抗原分子释出胞外,直接 活化B细胞,或经抗原提呈细胞(APC)传 递给T细胞,使T细胞活化,经过特异性克隆 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发挥作用。 获得性免疫 (1)T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经抗原识别激活成 为效应细胞。T细胞只能识别与MHC分子结合在一 起的抗原肽,经由APC细胞和T细胞表面分子结合 提供刺激信号,使T细胞激活,在细胞因子的作用 下分化成熟为细胞毒性T细胞、TH1、TH2等效应T 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原体感染细胞具有杀 伤作用。 TH1——诱发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局部 炎症,介导抗病毒和抗细胞内菌感染的细胞免疫。 TH2——促进抗体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年克朗斯吹瓶机培训手册(PDF146页).pdf
- 声现象(讲义)-2025年江苏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解析版).pdf VIP
- 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2024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3篇范文.docx VIP
- 日常生活英语单词分类汇总大全.doc
- 《篮球培训班学员综合水平评定表》.docx VIP
- 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科教玩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docx
- Unit4+Journey+across+a+vast+land单元话题写作讲义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