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秋艳“M”模式试验
彭秋艳“M”模式试验
乌云,一点一点铺满天空。
“阴雨天又要来了。”彭秋艳望了望渐渐暗淡的天空,随即拨通黔江区太极乡合作农户的电话:“这几天估计都是阴雨天,请你通知农户,赶快把辣椒、茄子收回家,然后种上包菜苗子。”
挂断电话,彭秋艳继续给其他乡镇的农户打电话,让他们做好抢收抢种的准备。
彭秋艳是黔江区石家镇火石垭村渝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因为一个“M”模式试验,成为黔江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红人。
“占山为王”
踩着灰黑色的石渣路,眺望着云雾缭绕的群山。故乡,还是一如从前——荒草遍布山野。“我回来了!”2007年3月,“打工妹”彭秋艳回到火石垭。
在外打工多年,彭秋艳这次回乡,是为了发展蔬菜产业。
在广州打工期间,彭秋艳利用在各大超市做推销的便利,结交了不少超市负责人,了解到广州的蔬菜行情。“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一番深思后,彭秋艳回到黔江。
“我准备建一个蔬菜种植基地,想租你们家的地。”彭秋艳找到村民冯仙桃。
冯仙桃打量着眼前这个20岁的小姑娘——漂亮时尚,但满脸稚气。
“你吃不了种菜这苦哟。”冯仙桃摆摆手。
冯仙桃并不是唯一一个不信任彭秋艳的人,在火石垭,很多人都没把这个小丫头放在眼里。
彭秋艳转变战术,找到村干部,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村干部听了彭秋艳的计划,很兴奋:“我们出面,帮你流转土地。”
不久,在村干部协调下,彭秋艳租到了1138亩土地。
她把“营地”扎在山上一个破旧的粮站,建起了“一个人的村寨”。
粮站里,彭秋艳反复按着计算器,口中念念有词:“假如今年辣椒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1.2元,那一年就能挣将近500万元。”
“我很快就会成为‘蔬菜大王’了。”彭秋艳眼里闪着憧憬的亮光。
一波三折
但现实残酷得容不下一点幻想。
苦苦经营两年,彭秋艳的千亩蔬菜基地扛不住了。虽然彭秋艳有蔬菜销售经验,却缺乏蔬菜种植和管理知识。没有产量,又怎么卖钱呢?
“进也难、退也难。”彭秋艳一脸愁容。
她坐在山头,抱头苦想。终于,她想到一招——自己种植技术不行,那就成立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来种。
2009年5月,彭秋艳成立了“渝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任理事长。
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立竿见影,186人入社,蔬菜产量明显提升。
就这样,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建蔬菜基地,并雇农民到基地负责种植,农民既得租金又领工资。
不过,这一模式很快就遇到问题。
原来,合作社既租地、又雇工,几乎把所有的风险都揽去了。到基地务工的村民,由于没有风险在身,出现了“磨洋工”、漫天要价的现象。“收获季节,农民却消极怠工,好多蔬菜都烂在地里。”彭秋艳急得双脚跳。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7月9日,一场特大洪灾吞没了彭秋艳的蔬菜基地。
彭秋艳被击垮了,她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当她醒来时,事情却峰回路转。
石家镇党委书记陶承永和镇长,一起来看望彭秋艳。“镇里一定帮你重建基地。”陶承永说。
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彭秋艳获得了50万元贷款。
凭着这笔贷款,基地重新建起来了。
“但农民‘磨洋工’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彭秋艳紧锁眉头。
“M”式合作
2011年2月19日,彭秋艳的蔬菜基地来了客人。
客人叫翁天均,黔江区农委主任。
翁天均参观了彭秋艳的蔬菜基地:“怎么都是老人和妇女?”
“青壮年男人工钱太高,请不起。”彭秋艳回答,“即使是老人,每天工资也是50元,还要管三顿饭。”
“很窝工吧。”翁天均问。
一语戳中彭秋艳的心窝:“就是啊,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
“有个合作社负责人雇用农民挖红薯,农民也是‘磨洋工’。”翁天均说。
“怎么解决的?”彭秋艳问。
“改为按重量支付报酬。”翁天均说,“一下就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在翁天均等人的帮助下,一套种植管理“M”模式出炉:“M”的三只脚,代表农民参与的三个过程,即种植计划、种植项目、向合作社定向销售;“M”的两个弧形,代表合作社需要履行的职责——根据农民种植计划提供种苗、在农民种植过程中提供肥料和技术指导。
“这种模式既确保了农民既得利益,又促使农民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多劳多得。”彭秋艳说。
不过,彭秋艳并不着急,她太了解农民了。“农民害怕陌生事物,我先在马脑顶村试点,搞出效果了,大家就会喜欢这种模式。”彭秋艳搞起了“双轨制”。
原来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采用传统生产模式;在马脑顶村新签的200亩土地,则搞“M”模式。
大获全胜
2012年,马脑顶村成为全镇热议的焦点。
“今年,我们老两口在家种了三亩辣椒,没投入一分钱,9000多块钱就到手了。”70岁的村民王文成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同样的三亩地,去年王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