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桑奇大塔浮雕装饰纹样
桑奇大塔浮雕装饰纹样
桑奇(或作桑吉或山奇,Sanchi)佛塔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
塔共三座,大小不完全相同,建造时代也有先后之别,而以大塔最为有名。其地在今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距古代马尔瓦东部名城毗迪萨(Vidisa,今比尔萨)西南约八公里。
大塔直径36.6米,总高16.5米。不过大塔中心半球形覆钵初建时的体积仅及现有大小的一半。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即巽伽王朝时代,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扩建大塔,于覆钵之外包砌砖石,并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的灰泥,复于顶端增设平头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砂石基坛、双重扶梯、右绕甬道及上下两道栏杆,便是现在看到的大塔规模。公元前一世纪晚期至公元一世纪初叶的早期安达罗王朝(也称萨塔瓦哈纳王朝)时代,大塔下层栏杆四个方向的出入口又陆续兴造了四座砂石塔门。塔门之南门的第一横梁背面有一则铭文,曰“以室利·沙达伽尼王的工匠为首、瓦希休提之子阿难陀(Ananda)捐献”[1]。一般认为此铭之室利·沙达伽尼王是指萨塔瓦哈纳王朝第三代的沙达伽尼一世,只是关于这位君主在位的绝对年代尚有争议,今大致把它定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叶[2]。四座塔门的制作,以时间为序,则依次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不过最早的南门和最晚的西门间隔时间并不很远,因为南门第二横梁和西门南柱刻有同一位功德主的名字,即巴拉米陀罗(Balamitra);此外,东门南柱和西门北柱,捐赀者也为同一人[1]70。
大塔周围环绕着三米多高的石栏楯①,亦即石栏杆,栏杆的立柱与横栏用仿木结构的榫卯方式组合而成,设有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出入口。不过出入口在外面却是看不到的,因为每一出入口的栏杆内均设有两个九十度的转弯,也因此构成四个矩形门廊。
四个石雕大门亦即陀兰那各有三个横梁,横梁两边各有一对方柱为支撑。下方支撑整个横梁的两根石柱宽不到一米、高四米,两个方柱的顶端各有一米多高的一个柱头。不计顶部的装饰,每座塔门高约十米。横梁、方柱、支撑横梁的立柱,均布满雕刻,这也正是桑奇大塔的精华所在。
桑奇村名不见经传,世尊住世的时候,足迹也从未至于此地。不过距离桑奇不远的小城毗迪萨曾经是商旅辐辏之所,交通便利,往来者众,桑奇大塔南北东西四门即靠了小城毗迪萨商人的慷慨捐赠而兴建②。
既有这样一个商贸繁荣的背景,作为捐赀人中的一大部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主自会带来不同的审美趣味,因使桑奇雕刻的装饰题材多有异域风格。此在二号塔栏楯浮雕中表现最明显,也最为集中。栏楯浮雕徽章一般刻下以写实和想象交融而成的乐园景象,又将莲花巧妙植入每一幅图案,使得桑奇二塔颇像是一座梵呗声中的动植物王国。二号塔浮雕中半人半马的怪兽(图版1),是早就出现在希腊艺术中的形象。二塔和大塔中的人面兽(图1、图2),则很有亚述之“拉马苏”的影子,由装饰在亚述宫殿和城门的人首公牛像——如卢浮宫藏豪尔萨巴德萨尔贡王宫觐见厅门前的一身——可见它的图式渊源之一③(图3、图4)。当然还有更加久远的源头,即泰洛出土新苏美尔时期的黑皂石人首牛身像④(图5、图6)。大塔西门右柱外侧浮雕更是多种元素的融和:棕榈叶捧出的莲花心上挺立一骑士,手牵一左一右反身相背的一对格里芬(图版2—3)。人与兽如此组合的造型艺术,很早就流行于伊朗高原,最有代表性的是出土于伊朗西部卢里斯坦的一批青铜器,时代约当公元前九百年至七百年①(图7)。反身相背的一对格里芬,也见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波利斯宫的柱头②(图8)。又大塔东门背面凸梁的骑骆驼者(图版4),从服饰看,当是来自异域,男子佩戴的项饰,与阿富汗席巴尔干大月氏人墓地出土的项链式样几乎完全相同③(图9)。
如此再来看大塔东门背面第二横梁浮雕,便更觉有趣。此为贯穿横梁两端的一幅“通景画”,即“群兽朝拜菩提树”(图版5—7,图10)。如福歇所说,“雕刻家在这个场面中几乎动员了所有的装饰性动物”[3]。上有伞盖、前有金刚座的菩提树居中,两对狮子分立左右,一对为正面,一对为侧面。此外是姿态各异的水牛和鹿,一对格里芬,一对人面兽,一身五头龙王,又有大耳朵、披鬃毛的两只兽,按照福歇的说法是藏獒。龙王旁边一只鹦鹉,如三个狮子大,像人一样的耳朵上挂着耳环。横梁两端也各有衔着葡萄枝和芒果枝的鹦鹉,丰肥得可爱。戴耳环的鹦鹉教人想到波斯上古时代戴耳环的陶牛④(图11),当然在此多半是巧合。佛经中有“鹦鹉圣王请佛缘”,见孙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卷六《诸天来下供养品》⑤,或者是其本事。
若干星罗棋布的装饰纹样,虽然只是分散的点,并且很难佐以相契的文献证据,但这些带有鲜明文化特征的遗存,却使我们不能不稍稍借助于想象,小心翼翼审视这些“点”所映现出来的一条虚线。也许来自朝贡,也许来自商贾,也许只是偶然的旅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