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楼”与“息楼中人”——清末上海常识人活动空间与常识人群体的个案考察.pdf

“息楼”与“息楼中人”——清末上海常识人活动空间与常识人群体的个案考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息楼”与“息楼中人”——清末上海常识人活动空间与常识人群体的个案考察

论文摘要 甲午至辛亥年间,报刊、社团、学堂等制度性传播媒介大量涌现,加之城市 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态的特殊性,群集于上海的知识人赖以进行文化、政治活动的 活动空间和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凭借私谊和新兴的制度性传播媒介, 在都市社会中形成了新的社会交往网络,建构起各种各样的知识人活动空间。时 报馆“息楼”正是清末上海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人活动空间,常聚集于此的知识 人——“息楼中人”以“息楼”为据点展开活动。他们在清末上海政治文化背景 下,依托各种制度性传播媒介,构建文化网络,展开文化教育和政治活动,赋予 原本休闲娱乐的“息楼”以各种不同的空间寓意。本文以“息楼”和“息楼中人” 为研究对象,以“息楼”空间寓意变化为线索,描摹出特定语境下知识人的社会 交往、文化网络和政治活动空间的基本面貌与建构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述知识 人群体与其活动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除绪论、结语外,论文正文凡三章。 绪论部分,揭示本文的研究意义,回顾本专题的研究现状,说明已有的研究 成果和可拓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研究思路,梳理本论文涉及的史料, 并对论文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做出界定。 第一章主要介绍《时报》与“息楼”的辟设。《时报》是清末一份特色鲜明、 革新性的报刊,“息楼”则是《时报》馆馆主狄楚青在馆内辟设的一处“精室”, 供来访客人休闲娱乐聚会所用,乃“朋侪憩坐清谈之所”。然而,正是在“吃吃 喝喝”、消闲娱乐、随意聚谈的过程中,时常出入“息楼”的来访客人,形成了 一个以“息楼”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公共活动空间,并因此结成了一个松散 的小群体一“息楼中人”。“息楼中人”乃是一群有着相同求学背景,一定血缘 姻戚关系,有着共同志趣,且常来时报馆“息楼”聚会的江苏籍中青年人。 第二章着重介绍“息楼中人”的文教活动及其文化网络。在清末文化变革的 大潮之中,“息楼中人创办学校、组建社团、兴办报刊杂志、开办书店书局, 积极推进社会文化教育变革。依托这些制度性传播媒介,“息楼中人”建构起一 个属于这一群体的文化网络,并拓展了群体的文化权力。在这一过程中,“息楼” 也从原先的清谈憩坐、吃吃喝喝的休闲娱乐之地,转变为知识人进行文化交流的 场所。 第三章重点阐述“息楼中人”的政治活动。清末最后几年,政治运动此起彼 伏,“息楼中人作为一个群体,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政治立场。立宪兴起之际, “息楼中人”展开立宪宣传,投身立宪活动。当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到来、立宪无 望之时,他们转而支持革命,倡导共和。在此过程之中,“息楼也由原先的“朋 侪憩坐清谈之所”转变为政治集议之地。尤其是辛亥年间,“息楼’’更成为“革 命和立宪两派人物之间意见折中的场合之一”。 结语部分,分析“息楼”空间寓意的变化及“息楼中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并阐述这一变化对“息楼中人”群体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清末上海知识 人活动空间与知识人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一方面,知识人依托 各种制度性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方式,建构了属于群体的活动空间,并在不同的 文化和政治语境中赋予其不同的寓意;另一方面,知识人活动空间的形成,对知 识人的活动以及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二者乃双向互动 关系。 关键词: “息楼” “息楼中人” 知识人活动空间知识人 Abstract ofinstitutionalmediasuchas From1894to191 ofthousands l,hundreds andschools in tothe city’S newspapers,associationsemergedShanghai.Due favorable insocial andculture and context,theactivity atmospherep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ludyap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