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本课题拓展解读
校本课题:拓展解读 教育科学研究室 2010.12. 发言内容 校本课题释义; 或许的背景和资源; 范畴:对位选题; 教育研究范式:行动研究及其它; 成果呈现:文本、文体及其选择。 一、校本课题释义 诠释:面向校本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围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 目的: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在学习、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自身和各层级学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范畴:生本教学、生本管理、校本课程。 二、或许的背景与资源 古代教育:孔子、亚里士多德与经院哲学 工业文明的原则及其教育 后工业文明与教育的嬗变 欧美新教育运动及其理念 古代教育:孔子的贡献 文化下移;“有教无类” ; “六艺”与全面发展观; 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道;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自主性;教学 模式的开放性;育人目标的崇德性;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诸多方面,暗含着民主化、人本化、个性化等现代教育的基本元素。 古代教育:亚里士多德之先河 教育目标:教育为人民幸福服务; 国家的角色:通过国家体制来推动教育; 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般的课程; 尊重教育对象:教育必须尊重“人的顺序” ; 教育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学习;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教育品格。 古代教育:中世纪经院哲学 继承了亚氏的学习模式,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教育上的技术准备。 工业文明的原则 标准化:产品、劳动、工序、评价、管理等划一化甚至同一化。 专业化:劳动分工、专门化、分科化。 同步化:人们的劳动、休息、学习、生活等都必须持同一节奏。 集中化:能源、劳动、资本、组织、生产、教育、人口等方面高度集中。 好大狂:规模化可实现成本最小化。 集权化:信奉有集权才有效率。 应运而生:夸美纽斯的教育 推进教育平等和全民智慧:班级授课制。 应和工业革命到来:强调统一和秩序。 错不在夸美纽斯:作为他自己时代的英雄,他永远是人类的良心与骄傲。 我们的误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后工业时代的变化 社会与科技:科技发展与更新;科技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社会高度民主化法制化。 生活方式:信息全球化;生活城市化;家庭电气化;余暇时间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信息文明的原则:个性化;多元化;小。 人的解放:回归自我,崇尚个性。 自由的增长: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 传统学校:整齐、划一、封闭 学校中心:画地为牢,自绝与社会之外。 教师中心:并非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教材中心:忽视学生体验与经验。 精英教育:面向部分学生;忽视教育公平。 未来学校:开放、灵活、多元 社会中心:向社会全面开放。 学习者中心:以学为主;学生主体。 培养能力为主:在实践、活动中学。 生活与职业准备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恢复学习者——教育者交流的活力。 确立个人的全面主体性。 确立社会的共同性。 欧美新教育运动及其教育理念 新教育思想源于卢梭、裴斯塔洛齐。 它是应和19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化思潮而产生的教育民主化运动、儿童解放运动。 其核心在于——尊重儿童的生活、个性、自主性,被称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主要观点 针对教材中心提倡生活中心。 针对教师中心提倡儿童中心。 主张在活动过程中、劳作中发展儿童智力。 主张在自我民主管理中进行品德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者协会(1920)公布的著名的“七点原则声明” 自然发展的自由; 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 教师不是监工,而是向导; 对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对涉及儿童的身体发展的所有因素的更加认真的注意; 为适应儿童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协作; 进步主义学校就是新教育运动的指导者。 欧美新教育运动 教育家们的观点 爱伦凯(瑞典)的教育观 尊重和爱护儿童; 让儿童自由发展; 反对压抑个性和实施体罚; 批判忽视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现象; 提出”由儿童出发”的教育口号。 蒙台索利(意大利)的教育观 教育要发现和解放儿童; 为儿童准备一种适宜的环境; 促进儿童身心潜能的发展; 把“从感觉到观念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 方法的原理。 杜威(美国)的教育观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学校是(社会的)特殊环境; 教育即生长(成长); 教育即改造——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组; 从经验中学习; 兴趣是有目的行动的能力; 个人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教育要注重个性; 德克罗利(比利时)的教育观 满足儿童天性和研究儿童环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让儿童“在生活中准备生活”,这就要求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社会”或言“小社会”; 按照儿童的基本需要、兴趣组织课程; 按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