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崩漏》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血崩漏》ppt课件

   功血(崩漏) 10中医七年制2班 王兰芬 中医的认识-病名对应 无排卵型功血-崩漏 有排卵型功血-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经间期出血 崩 漏 定 义 妇女经血非时而妄下,或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 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特 点 周期紊乱 经期紊乱 经血多而不能自止,或淋漓半月以上 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最常见的血症、疑难重症 《素问.阴阳别论》: “阴虚阳博谓之崩”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也 诊 断 症状:月经暴下,不能自止,或淋漓不断达 半月以上,或时多时少,周期紊乱。 病史:月经史、孕产史、既往病史、用药 情况等进行分析。 检查:盆腔检查、血象、B超、诊刮、宫腔镜、 卵巢功能等。 鉴别诊断 月经量多:周期、经期正常, 血势不似崩中凶猛。 月经先期:周期提前,经期、经量正常。 经期延长:经期不超过半月。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根据血证呈现的量、色、质 变化和全身征候辨明寒、热、 虚、实。 久病多虚,久漏多瘀。 治疗大法 按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多少、 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论治原则 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 澄源即是谨守病机,正本清源,辨证论治。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 复旧并非全在补血,当视其病势, 寓以治本之法 “经水出诸肾”。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 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肾虚 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 :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 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 腰痠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 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 :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龟版胶 川牛膝 阴虚内热者用保阴煎 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 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 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右归丸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脾 虚 主要证候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 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 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 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本止崩冲汤 血 热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 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 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生地 地骨皮 炙龟版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甘草 焦栀子 地榆 血 瘀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 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 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 弦涩有力。 治法: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四物汤合失笑散 止血方法 1、针灸: 刺——断红穴(2、3掌骨间,指端下1寸)  灸——神阙、隐白、大敦、三阴交  耳针——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2、中药制剂:  参附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珍珠精母注射液, 云南白药。 3、止血药选择:   凉血止血——地榆、茜草、侧柏叶、大、小蓟、 仙鹤草、丹皮、栀子、藕节   温经止血——艾叶、炮姜、鹿角霜、破故纸、   固涩止血——煅龙、牡、海螵蛸、珍珠母、 棕榈炭、荆芥炭、乌梅、五倍子   祛瘀止血——炒蒲黄、三七、益母草、血余炭   益气止血—人参、党参、黄芪   养血止血——阿胶、鹿胶、岗捻根、地捻根   养阴止血——龟胶、旱莲草、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