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课件共32张PPT

课堂小结: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时间 地点 产生条件 代表企业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代表 企业 影响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兴起和初步发展)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这种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这组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形态?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思考:变动的过程、表现和影响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思考:结合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分析兴起的条件?兴起的概况。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思考: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概况、影响 江苏人张三,生于1820年,在1840前,一直过着幸福而又清贫的生活,白天他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母亲就在家里纺纱织布。可是这种生活到1840战争发生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母亲不织布了,她说自己织的布既费时间又不好看,还不如去买洋布划算,洋布又便宜又好看。父亲也同意了母亲的说法,他在田里改种了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他说这些作物可以拿去卖给同村的李二,李二经常去上海,是专门负责帮助洋人收购农作物的,等卖了钱以后,可以去洋行买几匹洋布,给家里人做几件洋布衣服。 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涌入城市 洋行大量增加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2)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灾难;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问题探究】 结合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分析兴起的条件? 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为什么他们现在愿意把存了几十年的钱拿出来投资兴办工厂呢?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 1 辑上册,第 26—36 。 外商企业的刺激(利润) 还是洋人会挣钱啊!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大人们是用什么生产的呢? 洋务工业……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洋务运动的促进(技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形成劳动力市场 自然经济被破坏,提供了商品市场 民族工业兴起具备有利条件 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刺激、诱导民族资本投资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前后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概况: 投资资本额; 主要分布的部门;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便于引进机器 c.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问题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 1)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外商企业的刺激; 4)洋务运动的诱导;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个高潮; 1、时间: 2、原因: 3、概况: 4、影响: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 张謇世代耕读传家。幼年聪慧好学,3岁启蒙,4岁入塾,5岁就能背全《千字文》,16岁考中秀才,33岁考中举人,1894年张謇再次应考,中了头名状元,并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 张謇(1853年—1926年) 江苏南通人 设想一下此后张謇的 个人前途将会怎样? 1894年中状元,但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