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换药》ppt课件

外科换药 刘 晖 二甲医院评审院感管理要求 随机抽查5名医、护、技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和手卫生规范考核,如换药、穿刺、拆线等。 手术切口分类 清洁切口(Ⅰ类):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污染切口(Ⅲ类)?: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感染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污染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污秽-感染切口(Ⅳ类)?: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手术切口愈合分级 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伤口换药 伤口换药又称敷料交换,是处理伤口和创面的必要措施 伤口换药目的 观察伤口或创面情况,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 清理伤口,清除异物、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减少细菌繁殖因素,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拆除伤口缝线 换药前的准备 环境准备 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换药室在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病房换药应在清扫后半小时后进行 医师自身准备 穿工作服 戴帽子、口罩 做好手卫生 物品准备 取无菌换药包,查看消毒日期及3M指示胶带,打开,最后一层用干式无菌持物镊打开,查看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效果) 无菌方法揭开上方换药弯盘,用无菌持物镊夹取若干个碘伏棉球,纱布若干,以及其他所需敷料,重新盖好弯盘 备好胶布或绷带 换药步骤 推换药车到患者床前,向患者宣教换药目的 请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伤口,冬季应注意保暖 揭开换药弯盘,用手去除敷料固定物,顺着伤口方向揭去外层敷料,将污面向上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 换药步骤 沿伤口纵轴方向用消毒镊子(两个镊子;一个是敷料镊,另一个是消毒镊)揭去内层敷料。如有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查看伤口情况,(评估需要的特殊物品的数量,种类,可由护士帮助拿取)。 换药步骤 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在换药弯盘中取碘伏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消毒镊子持碘伏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两次,(感染创口应由外向内回字型消毒),消毒边缘应距伤口边缘约5—7cm处,用盐水棉球拭去伤口内的分泌物。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 换药步骤 可根据伤口情况,再做具体处理。 取无菌纱布盖住伤口(纱布应盖住伤口边缘外约2cm处),纱布应盖6—8层以上。 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敷料。粘胶布要顺皮纹方向且垂直纱布粘,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中间一条。整理患者衣裤,换药完毕 换药步骤 将换药车推回换药室 。 将污物置入污物桶内(不可将未用的棉球,敷料放回到原捅内)。 若有明显污迹,应将换药盘简单冲洗后置入指定位置。 常规洗手。 摘去口罩及帽子置医疗废物桶内。简单冲手。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周围脂肪堆积,尤其是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坏死,同时脂肪组织因挤压等原因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使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临床称为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原因 脂肪层血供本身较差,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血管,进一步减少血供 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炎症,使切口愈合延迟 各种机械刺激,如高频电刀产生高温,使脂肪组织氧化分解 止血不彻底、拉钩压迫、结扎大块组织 脂肪液化表现 常在术后5-7天出现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主诉,但体温和局部皮温正常 切口外观无炎症反应,皮下触诊有游离感,中晚期形成积液时有波动感 脂肪液化表现 穿刺或扩开切口可见淡黄清亮含脂肪液渗液 切口边缘和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但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 化验血象正常,渗出液镜检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脂肪液化的换药 原则是及早处理,充分引流。 早期少量液化脂肪引流排出后,留下腔隙较小,经加压包扎后可以一期愈合 渗液较多,应果断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并加强引流。每日换药。 预防脂肪液化的方法 术中彻底止血 逐层缝合组织不留死腔 损伤的脂肪组织一定要清理干净 必要时行皮下引流 切口浅层组织的SSI 指术后30天内发生的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并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切口深层组织的SSI 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或1年以内(有人工植入物),涉及到切口的深部软组织(如深筋膜和肌层)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