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课件-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河北北方学院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王成梁 概念 外感发热是指原有脏腑宿疾、而又继感外邪,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人体体温相对恒定。 外感发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 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源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都作了扼要的论述,为热病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汉《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以阴阳为纲,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理论,成为后世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金代刘完素: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火热病邪, “六气皆从火化”,因此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治疗“宜凉不宜温”,这就突破了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疗多用辛温的学术束缚,是外感热病理论的一大进步。 清代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对外感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规律、察舌验齿等诊治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创立了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外感湿热发病的证治特点作了详细论述。 吴鞠通《温病条辨》对风温、湿温等各种外感热病作了条分缕析的论述,同时创立了外感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从而使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臻于完善。 范围 外感发热包含的病种非常广泛。 本节着重论述与罹患内科杂病紧密相关的外感发热病。 西医学中部分急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若外感发热发展至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等营血分病理阶段时,应结合《伤寒论》《温病学》中有关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乘虚侵袭人体而发为外感热病。 以火热暑湿为主要病邪,风寒燥邪有化热的病理过程。 六淫间可以单独致病,亦可以两种以上病邪兼夹致病,如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热等。 外感发热病因的差异性,与季节、时令、气候、地区等因素有关。 2.感受疫毒:疫毒又称戾气、异气,为一种特殊的病邪,致病力强,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传染性。 疫疠之毒,其性猛烈,一旦感受疫毒,则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卫表症状短暂,较快出现高热。 外邪入侵人体的途径:多由皮毛或口鼻而入。 一般说来,六淫之邪,由皮毛肌腠而入,由表人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侵,由上而下,由浅而深,发为热病。 外感发热的病机 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 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 其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则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 如病邪影响发病,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风寒为病,则有一郁而化热的过程;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很甚。 又如病位影响发病,随病邪作用的肺脾肝胆、胃肠膀胱等的不同,则相应脏腑的气机发生紊乱,因而就有不同的外感发热病证。 外感发热病变,病机以阳胜为主; 进一步发展则化火伤阴,亦可因壮火食气而气阴两伤; 若病势由气入营入血,或疫毒直陷营血,则会发生神昏、出血等危急变证。 【临床表现】 外感发热的表现形式较多,但体温升高、身热、面红、舌红、脉数等是其基本临床特征。 外感发热起病急骤,多有2周左右的中度发热或高热,也有少数疾病是微热者。 热型有发热恶寒、但热不寒、蒸蒸发热、身壮热、身热不扬、寒热往来、潮热等。 发热时间,短者几日即退,长者持续10余日或更长时间热势不解。 最常伴见口干烦渴,尿少便秘,舌上少津等热伤津液之症。除发热外,必伴随有病变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咳嗽、胸痛、胁肋胀满、便秘、泄泻、小便频急等。 【诊断】 1.体温升高,口腔温度在37.3度以上,或腋下温度在37度以上,直肠温度在37.6℃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起病急,一般在3日之内。病程较短,约2周左右。 3.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 4.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或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等。 5.具有西医学感染性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加,尿中有脓细胞,大便中有脓细胞、吞噬细胞,血、尿、骨髓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B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