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讨(1840-1927).pdf

  1. 1、本文档共2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讨(1840-1927)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钢铁工业是一个特殊的经济部门。对于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学界尚未进行深入细 致的整体研究。本文以1840- 1927 年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力图揭示 其发展轨迹,并就该时期为什么中国钢铁工业始终发展不起来、各阶段钢铁工业建设的总体特征 及其不足等问题展开论述。本文考察的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建设周期,是全面认识中国钢铁 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起点。 中国工业化启动后不久,钢铁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业原料,其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引起朝 野的关注。传统冶铁业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急遽萎缩。在此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发展钢铁工 业的呼声。从 1870 年代初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建设开始了探索旅程。1871 年建成的福州船政局 所属铁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钢铁企业,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的诞生。然而,它只具备钢铁加工 能力,囿于市场、资金等因素的掣肘,冶炼钢铁计划自始至终未能实现。其它一些洋务企业的炼 铁计划也相继流产。作为洋务运动前期推动钢铁工业建设的代表性人物,李鸿章在 1880 年代亦 趋向消极。中国钢铁工业迟迟未能全面起步,有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自然资源不佳,资 金缺乏,制度缺陷,以及市场需求空间有限等方面。 中法战争后,以军事工业的进步和铁路建设的兴起为标志,中国工业化向纵深发展,导致国 内钢铁市场需求的增加,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一批具备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 陆续兴建。贵州青溪铁厂是近代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以其规模和历史影响,成为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全面起步的标志。然而,所有这些企业均先天不足,存在不同的缺憾。 甲午战争后,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谙熟经营之道的盛宣怀将钢铁、铁路、银行、煤炭等事 业协同发展,顺应了钢铁工业建设的高度关联性特征。同时,他着手改良扩张汉阳铁厂,并推动 组建汉冶萍公司,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清末汉冶萍公司的迅速发展,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建设 的汉冶萍时代。该局面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清政府的大力扶植,铁 路建设造就的市场空间,日本资金的较好利用,以及盛宣怀个人的历史作用。但是,辛亥革命中 断了汉冶萍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 民国成立后,借鉴世界经济发展经验,钢铁工业被北京政府确立为基础工业,钢铁工业政策 形成。同时,受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北京政府强势介入钢铁工业建设,采取一系列整顿措 I 中文提要 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施,但收效甚微。中国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钢铁建设,钢铁工业建设出现一股规模扩张的热潮, 但扩张的实际结果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畸形发展。 进入 1920 年代,中国社会动荡,钢铁企业发展环境极为恶劣,以汉冶萍公司为代表的一批 钢铁企业相继停产。在外部,日本长期以来采取种种手段,处心积虑地掠夺中国钢铁资源,到 此时,基本确立了对中国钢铁企业的控制地位。中国钢铁工业迅速衰落,走完了它的第一个建 设周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汉冶萍公司 作 者:李海涛 指导老师:王国平 II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l History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 1840~1927) 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Modern China(1840~1927)

文档评论(0)

iludyap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