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门阀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门阀政治的形成 门阀士族的特征 门阀士族与南北朝政治        特权阶层,大土地所有者,聚族而居,世代为官,把持政治,拥有政治、经济特权 门阀  高门  门第  门望  甲族  世家  世胄  世族  著姓 门阀政治的形成 东汉世家大族发展的延续     大地主庄园经济    两汉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提供制度保障 门阀政治局面形成于西晋时期  门阀政治的形成 两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与大地主庄园经济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董仲舒《限民名田疏》: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师古曰:“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汉书·食货志》)    汉末师丹限田  王莽改制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汉书·王莽传》)      东汉光武帝“度田” 东汉后期大地主田庄经济的形成  两汉的选官制度    汉初选官:功臣和子弟,“任子”和“赀选”    武帝之后: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汉书·董仲舒传》)     武帝之后:察举选士制度   1,岁举孝廉  2,举贤良方正    3,选用博士子弟   4,辟除制 荐举由各郡长官负责,容易形成权力勾结,把持选举过程。 两汉通过察举孝廉方式入仕者,75.6%出身官僚贵族家庭,平民仅占8.7%。 东汉出现身份性地主,即士族门阀,世代为官,“累世公卿”,逐渐成为名门望族。    弘农杨震一家“四世三公”    汝南袁安一家“四世五公”   九品中正制提供制度保障    州郡中正官负责考核本州郡士人的德行、才能、门第等,按九个等级确定士人品与状,报送中央备案,作为选拔官吏的参考。  九品中正制之弊 九品有八损疏”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卷45《刘毅传》 )  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卷48《段灼传》) 门阀政治局面形成于西晋时期      九品中正制      品官荫户制度      占田制度      教育制度的保障士族门阀特权      门阀士族的特征 重视门第和家世     谱谍学     谱局“必稽谱谍,以查其真伪”     “朝廷每选举人士,则校其一婚一宦,以为升降。”(《魏书·韩麒麟传附韩显宗传》) 遵循礼法,以儒家经典教育作为维护自身政治地位的工具。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颜氏家训》卷3《勉学篇》) 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    …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选。(《新唐书?柳冲传》) 门阀士族与南北朝政治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 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 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 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南渡者皆胜流名族,当时早有较高地位,其滞留北方不能南避者,门望皆较次。 南渡衣冠,借拥戴王室之名义,□削新土,视南疆如殖民地。北方士族则处胡虏压逼之下,不得不厚结民众,借以增强自己之地位,从而也博得异族统治者之重视。故南土借上以凌下,北族则附下以抗上。情势既异,其对各方态度也全不同。 南方士族处于顺境,心理上无所忌惮,其家族组织之演进,趋于分裂而为小家庭制。北方士族处于艰苦境况下,心理上时有戒防,时抱存恤之同情,其家族组织之演进,趋于团结而为大家庭制。故南方士族直是政治权力上各自分沾,而北方士族则几成民族意识上之团结一致。当时异族视之,亦俨如一敌国,比之刘渊、石勒,不敢轻侮。 南方士族早有地位,故不愿再经心世务,乃相尚为庄老玄虚。北方士族处异族统治之下,既不能澄清驱攘,只有隐忍合作,勉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