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资料5PPT
第七章 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一、六个阶段(0-2岁)
(一)反射的运用( 0-1个月)
依靠遗传格式生存和适应的时期
(二)初级循环反应:最初的习得性适应(1-4个月)
在遗传格式的基础上发展行为:吮吸奶头—吮吸手指,在此基
础上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要求并表现出有限的预期能力;
这一阶段也表现出最早的游戏(反复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模仿
(对视和表情模仿)行为。
;(三)二级循环反应:使有趣的结果得以持续的发生( 4-8个月)
特点:
1、从对动作本身感兴趣逐渐转为对动作的结果感兴趣,但新的行为模式仍然是从随机的动作中偶然产生的,一再重复新行为模式,关注行为结果;
2、开始认识到客体存继性
“客体存继性” ;(四)协调二级循环反应,并把它们应用于新情境(8-12个月)
特点:开始在头脑中组织已经建构的认知格式,将单个的二级循环反应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复杂的动作次序,使动作具有更明显的目的性。
此阶段两个认知发展:
1、出现了有意的或目标定向的行为----最早的智力行为
2、进一步发展了对物体存继性的认识
;(六)心理表象---通过心理组合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18-24个月)(顿悟学习)
特点:产生了心理表象能力
这一能力的出现,使婴儿表现出的认知成就:
1、对客体存继性的认识充分发展
2、出现了延迟性模仿
3、出现了假装游戏;二、对皮亚杰理论的挑战
(一)关于物体存继性的研究
皮亚杰用“藏物”任务发现婴儿在8-12个月获得客体存继性,但最近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发现3个半个月婴儿就获得了这一认识。--任务太难
犯AB错误的可能原因解释:
皮亚杰:不能清晰离开视线的物体表象,已形成的习
惯的影响
现在:1、不能有效地抑制过去取得奖赏的反应;
2、工作记忆不成熟
3、大脑皮层不成熟使婴儿不能将物体所在位置
的知识和寻找动作结合。;(二)关于心理表征能力??研究
皮:1.5岁-2岁获得心理表征能力,但最近研究发现这一能力的获得比此时间要早。
证据:
1、早已存在的客体存继性认识要求具备表征能力;
2、延迟满足也比皮认为的要早。
(三)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
顿悟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皮亚杰认为的要早
;三、对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的评价
一方面:婴儿各种行为表现,如预期事件的发生、积极地寻找隐藏的物品、循环反应的灵活变化,以及假装游戏的出现等符合皮亚杰的发现;
另一方面:一个重要能力如认识客体存继性、心里表征及工具性解决问题的出现时间都比皮亚杰发现的要早。但……
由于皮亚杰的观察与最近的研究证据不一致,产生的结论:
(1)能力发展的同步性与否
(2)早期认知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动作作用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生来具有的\观察学习的;第二节 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12; 该实验说明了:婴儿爬行经验和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及深度知觉是后天习得的问题。
近年来的研究:婴儿靠什么线索知觉深浅的?
(1)物体运动
(2)双眼视差
(3)透视与遮挡
(4)爬行经验
线索的获得与其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关。
头(生命头几周)、眼(3个月)、手(5、6个月)
爬(8个月);2、模式知觉和人脸知觉
(1)模式知觉
喜欢注视带有一定模式的刺激。随年龄增长,更喜欢知觉更复杂的模式。
与物体对比敏度发展有关
对人脸模式也随年龄增长把它知觉成一个更复杂的模式,如下图:
1个月:更关注人脸的轮廓线,注视点更多停留在前额头和下巴部分,
2个月:随对比敏度提高,更仔细的探究人脸的内部特点,注视点更多的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的部位上。;婴儿早期的视觉扫描;(2)人脸知觉
同样把人脸知觉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这有一个发展过程:
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对面部模式没有变现出特别的偏爱,约3个月
时,婴儿已能精细地区分不同的面孔。7-10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