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不可抗力条件20(知识点)13(案例)页PPT
1
第十一章
不可抗力条件
2
导 读 案 例
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成交果酱1500公吨,每公吨CFR伦敦348英镑,总金额52.2万英镑,交货期为当年5-9月。由于当时我方缺货,只交了450公吨,其余1050公吨经协商延长至下一年度内交货。次年,我国发生自然灾害,于是我方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但对方拒绝,并称该商品价格上涨,因我方未交货已使其损失15万英镑,要求我方无偿提供其他同类产品。我方不同意。于是B公司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称我方不可抗力理由不充分。后经调解,我方赔偿对方4万多英镑结案。
3
第一节 不可抗力
1.不可抗力的含义
2.不可抗力的认定及范围
3.不可抗力的处理原则
4.不可抗力的通知 5.不可抗力的证明
6.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
4
一、不可抗力的含义
无法预见
无法预防
无法避免
无法克服
意外事件
适当变更合同
或解除合同
免责条款
5
二、不可抗力的认定及范围
不可抗力的认定
可确定性
时 间 性
无过失性
不可抗拒性
7
案例思考
我某进口企业按FOB条件向欧洲某厂商订购一批货物。当我方派船前往西欧指定港口接货时,正值埃及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埃及被迫关闭苏伊士运河。我方所派轮船只得绕道南非好望角航行,由于绕道而增加航程,致使船只延迟到达装货港口。欧洲厂商要求我方赔偿因接货船只迟到而造成的仓租和利息,我方拒绝了对方要求,因此引起争议。
请问欧洲厂商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8
解析:
欧洲厂商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我方所派船只迟到,是由于战争造成,这属于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项,对欧洲厂商提出的赔偿要求,我方可不予理睬。
9
案例思考
某公司与外商订立一份化工产品进口合同,订约后由于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上扬,外商亏本。于是他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撤约。问:进口商应如何对待此问题?
10
分 析:外商的撤约要求不能成立。因为合同货物的市价上扬属商业风险,不构成不可抗力事件。因此,我方应拒绝外商的撤约要求,催促对方按时发货。
11
提 示
并非所有的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引起的意外事件都是不可抗力,如汇率变化、价格波动、怠工、设备故障、船期变更等就不属于此范围。
12
延迟履行合同
三、不可抗力的处理原则
解除合同
13
案例思考
我方以CIF条件从意大利进口货物一批,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11月份。10月20日,意大利政府公布一项条例,规定从11月1日起除非有特别许可证,否则禁止该货物出口。
出口商因此以不可抗力为由向我方
提出解除合同。在此案中,意
大利出口商是否可以免
除其交货义务?
为什么?
14
意大利政府禁令并未达到使意大利商人完全不能装运的地步。实际上,如果意大利商人有诚意履约的话,从10月21日-31日期间完全可以设法装运的。所以意大利商人以不可抗力事件为理由要求解约,是借故违约,我方应要求其按合同办理。
分 析
15
案例思考
某年,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成交小麦100公吨,每公吨CFRLondon400英镑,总金额为40000英镑,交货期为当年5月-9月份。签约后,A公司购货地发生水灾,于是A公司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但对方回电拒绝。
问题:A公司要求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货的理由是否充分?
16
本例中,小麦并非特定产地产品,某一产地发生水灾可以从其它产地调集,所以A公司无法要求免除交货义务。
分析
17
四、不可抗力的通知
按照国际惯例,当发生不可抗力影响合同履行时,当事人要取得免责的权利,必须及时通知另一方,并在通知中提出处理的意见,对此,《公约》第79条第4款明确规定:
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必须将障碍及其对他履行义
务能力的影响通知另一方。如果该项通知在不履
行义务的一方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一障碍后的一
段合理时间内,仍未为另一方收到,则他对由于
另一方未收到通知而造成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
18
案例思考
卖方A工厂与买方B工厂签订了一份原料买卖合同,合同规定6月份交货。但5月10日A工厂失火,生产设备及仓库全部烧毁。到7月1日,B未见来货,便向A查询并催促交货。此时,A才把失火的情况通知B,并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撤销合同。B由于急需原料生产,于是立即从市场补进替代物。由于市场价格上涨,B为此多付了一笔货款。
请问:B工厂在补进替代物后,能否要求A赔偿差价损失?
提示: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