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药动学PPT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 Pharmacokinetics ;目的要求:
1、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
2、首关效应、肝药酶、肠肝循 环、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F、CL、CSS的概念
3、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内 容 第一节 药物体内转运 第二节 药物代谢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药物(drug;;;;细胞膜结构:;膜蛋白的组成与作用:;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转运方式:
1.被动转运
2.主动转运
3.膜动转运
;(一)被动转运 .指药物从高浓度通过物理扩散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大多数药物属于简单扩散; .特点:不消耗细胞能量、无饱和现象、不被其他转运物质所抑制。 ;简单扩散 (脂溶性扩散) 扩散速度取决于浓度梯度和脂溶性。滤过 (水溶性扩散) 通过亲水膜孔,渗透压,小的,水溶性物质的转运方式。易化扩散: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载运它到膜另一侧的过程。不能逆浓度梯度移动,也不耗能。葡萄糖进入红细胞,VB12从胃肠道吸收。;药物的解离度对简单扩散影响很大,药物—弱酸或弱碱性。 非解离型---脂溶性---易通过生物膜 解离型---非脂溶性---难通过生物膜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非解离型与解离型的浓度比。取决于药物的pKa, pH值。用Ha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表示: ;;;弱酸性药物;规律;思考;举例 按照规律:碱性药物在偏碱环境中易 扩散到 偏酸侧;;(三)、膜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转动伴有膜的运动,称之膜动转运。(1)胞饮:(2)胞吐:;????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一、药物的吸收 (一)定义:药物自给药部位 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的速度——药物起效的快慢, 吸收的程度——药物起作用的程度 多——作用强;;2、给药途径:四种;1、消化道给药(1)口服:口服——胃肠道粘膜吸收 ——门静脉——肝脏——血循;药;生物学因素
A 胃肠pH
B 胃排空速度和肠??动
C 胃肠食物及其他内容物
首关效应 (first-pass effect),又称首关消除或首关代谢,它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药;首过效应强的药 举例;(2)舌下给药:舌静脉吸收,快,但不规则;2、注射给药:;3、呼吸道给药:;4、皮肤和粘膜给药;(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2、吸收环境:;二、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游离型;(1)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的区别;(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的意义:;如:甲糖灵+保泰松(96%)保泰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甲糖灵浓度↑——血糖↓↓——低血糖休克; ;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1)药物吸收后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2)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再分布)硫喷妥——大脑(麻醉)——全身脂肪再分布——效应消失;;3、组织的亲和力:;4、体液的PH值: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为何用碳酸氢钠解救?;碱化血液和尿液——脑中巴比妥向血液和尿液转移——排出增加——缓解中毒。;(2)胎盘屏障;(1)血脑屏障(BBB):;药物能否通过血脑屏障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药物的分子量和脂溶性: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易通过;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高低:
低——易通过;SD——流脑;;(2)胎盘屏障:;第二节: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四种方式;第二步:结合反应:1、与葡萄糖酸结合;2、与硫酸结合;3、乙酰化结合;4、氨基酸结合;5、谷胱苷肽结合;6、甲基化;;药物代谢酶系:;3、酶系统的特点:;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双香豆素结果如何,应如何处理?;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加大剂量停用苯巴比妥——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出血——减量;肝药酶抑制剂:;五、药物的排泄;(二)药物排泄途径;影响因素;2、胆汁排泄:;血液中药物;肝脏;肠肝循环;3、乳腺排泄:;4、其他如汗液、泪液、唾液排泄:;第三节药动学模型;房室模型:;(一)一室模型:用药后药物吸收入血后,立即均匀分布到全身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并且迅速达到平衡;;(二)二室模型:用药后药物吸收入血进入血循,首先进入分布容积小的中央室(包括全血和血流充盈的组织如肾、脑、心、肝)等,然后慢慢地进入分布容积较大的周边室(即血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路劳务劳务施工方案.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考试课外文言文小古文阅读理解含答案.pdf VIP
- 安全教育培训课件水利工程施工与安全.pptx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轨道交通信号工.pdf VIP
- 内部控制报告填报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收支业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doc VIP
- Unit 4 Eat Well(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pdf
- 串行数据分析仪.pdf VIP
- 主检医师规范化及能力提升培训考试试题.pdf
- NY_T 2116-2012虫草制品中虫草素和腺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会计英语 全套课件.ppt
文档评论(0)